第234章 突厥寇凉州(1 / 2)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953 字 12小时前

武德三年(620年)深秋九月,突厥铁骑在北方草原卷起滚滚烟尘,继攻破岚州后,突厥莫贺咄设部又如飓风般突入河西走廊,其前锋三日疾驰八百里直抵凉州城下。

凉州(今甘肃武威)位于岚州(今山西岚县)的 西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 600公里。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唐代陇右道核心重镇,岚州位于吕梁山脉北段,属唐代河东道管辖。从岚州向西北方向穿越黄河、鄂尔多斯高原及腾格里沙漠边缘,即可抵达凉州。

若按官方驿路行进,需从岚州西渡黄河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再沿河西走廊西行,全程约 900公里,快马需10-15日。两地间横亘吕梁山、黄河峡谷、毛乌素沙地等险要地形,商旅多选择绕行关中平原的迂回路线。

凉州控扼丝绸之路咽喉,唐代在此设河西节度使,屯兵7.3万。岚州为河东道北部门户,屯驻静边军,防范突厥从云中方向南侵。武德三年(620年)突厥同时进攻岚、凉二州,正是利用两地分属不同防区、难以快速支援的弱点。

此地理格局深刻影响了唐代边防体系,李世民后来推行“节度使联防制”,正是为了破解此类跨区域协同防御难题。

岚州陷落的硝烟尚未消去,莫贺咄设已率五千轻骑翻越乌鞘岭。这支身披白狼皮的先锋部队,如幽灵般出现在河西走廊东端,其马蹄扬起的尘烟遮蔽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城头的望楼。

得知突厥来犯,凉州总管杨恭仁紧急征调陇右诸镇兵马,却在仓促间犯下致命失误,他将两万守军分驻姑臧、昌松、番禾三处要塞,试图以掎角之势阻截突厥。

凉州总管府内,杨恭仁凝视着案上残缺的《西域舆图》,这位隋炀帝表侄出身的唐将,此刻正陷入两难,城中仅三千府兵,而斥候急报显示突厥主力正在祁连山北麓集结。

"传令甘、肃二州火速驰援!"他猛拍案几,鎏金虎符震落在地,殊不知,他的这个决定将酿成河西走廊二十年来最惨烈的军事灾难。

突厥轻骑利用戈壁地形的月光掩护,以千人队为单元实施多点渗透,九月廿七日夜,三万突厥主力突然出现在凉州城西三十里的黄羊河谷。

杨恭仁闻讯率中军八千驰援,突厥军利用骑兵机动性制造"围点打援"陷阱,在赤水原精心设计口袋阵,史载"突厥伪退,诱唐军渡河半击之。"恰逢石羊河秋季枯水期河床裸露,利于重骑兵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