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神童司马伦(1 / 1)

<content>“非礼勿视,非礼勿言,尊驾也是读过圣贤之书的人,如此言行举止,岂不是有辱斯?”司马伦站到了母亲的前面,义正辞言地对曹亮道。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这话出自一位孩童之口,童音如此稚嫩,恐怕断然不会有人相信这话是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说的。曹亮很是好地俯身看去,司马伦个子并不高,和寻常的四五岁孩子身高差不多,大约只有到成年人腹部左右,这孩子长得倒是贼漂亮,几乎和柏灵筠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与司马懿完全没有半点的相似之处,虽然曹亮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但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司马伦虽然只有四岁多,但面对曹亮之时,全无惧色,昂道挺胸地护在母亲的前面,侃侃而谈,义正辞严,颇有些名家大师的风范。曹亮笑了笑,道:“久闻司马家的九公子天赋异禀,神童在世,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犬子与九公子同年同月所生,却是如此的不成器,如果能有九公子一半的聪明,某此生便无所撼了。”曹亮的儿子曹靖和司马伦俱都是生于正始三年,只不过曹靖的生日司马伦大了几天,按理说曹靖的天资要一般的孩子聪慧的多,但和司马伦起来,似乎也只有被碾压的份。如果说曹靖能算得一个较聪明的孩子,那司马伦完全被人冠以神童之誉,三岁之时,已经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其神童之名,在洛阳城早已是广为传诵。有人称赞司马懿老来得子,却是捡了一大宝,如此神童,真乃是百年难遇之才,司马懿算是后继有人了。司马懿虽然不喜曹亮,但曹亮这番话,还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了,此前司马懿虽然已经有了八个儿子,而且个个都堪称是俊杰,但司马懿却未必满意,长子司马师虽然大才,但气量狭小,次子司马昭爱卖弄小聪明,三子司马干是个书呆子,以下诸子虽个个自负聪明,但都有些小毛病,看似无伤大雅,但对于向来对子女管束森严的司马懿来说,却是很难满意。唯独这个最小的儿子司马伦,让司马懿十分的满意,别看他只有四岁半,但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现在司马伦的言行举止以及博学多才,令司马懿是喜出望外。司马懿一生识人无数,自然是看不错人的,由此也可见司马伦在司马懿心目的地位。司马懿和曹亮没说几句话分道扬镳了,毕竟话不投机,多说也无益。对于在濯龙观遇到曹亮,司马懿显得很是意外,真是出门不看黄历,居然遇到这个丧门星。起初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把曹亮当一回事,算他硬生生地从司马师的手,把羊徽瑜给抢走了,让司马家名誉扫地,司马懿也只是把他当作宗室恶少,纨绔子弟,一个只会抢女人的好色之徒,又能有什么样的出息。但后来曹亮的表现让司马懿算是大跌眼镜了,淮南之战,司马懿父子正是曹亮的顶头司,按理说,曹亮不过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轻易地可以掐死他。可最终曹亮不但没死,反而因为意外地斩杀诸葛瑾而获大功,而屡屡算计曹亮的司马师却为流矢伤了一只眼睛,成了独眼龙。随后的汉之战,才是曹亮真正发挥的才能的大舞台,如果说淮南之战,曹亮立功运气的成份居多,但汉之战,却是实打实的功勋,这个是任谁也抹杀不了的。至于后来的平定并州匈奴叛乱,击退鲜卑人的进攻,让司马懿真正将曹亮引为大敌,这也成为后来司马懿全力以赴对付曹亮的的原因。尽管双方心照不宣,但终归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所以表面还能维持着一团和气。司马懿向来以隐忍而出名,但他此刻才发现,曹亮居然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此高手,按理说曹亮不可能不知道此次是司马懿在后面的搞得鬼,才迫使曹爽将其调回京师。有着这样的利害关系,曹亮算没有当场发飙,也应当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才是,但出乎司马懿的意料,曹亮不但是沉稳有度,而且隐忍克己,对待司马懿非但没有丝毫动怒之色,反倒是笑容可鞠,淡然处之。司马懿是个高手,那意味着他知道笑里藏刀的真正可怕之处,曹亮越是淡然,司马懿越是担忧,直到曹亮离去之后,司马懿的神色依然冷峻。由此司马早将他视为了平生大敌。“老爷,看你愁眉不减,是因为遇到曹亮的缘故吗?”柏灵筠小心翼翼地道。司马懿不置可否,既没说是也没称否,可见司马懿对此次意外见面的深深关切态度。算司马懿走得再慢,也轮他进入三清大殿了,在司马懿刚刚迈入大殿之时,濯龙观的观主青阳真人忽然地迎前来,参拜道:“无量天尊,司马太傅光临敝观,让敝观是蓬壁生辉,若有怠慢之处,还请司马太傅多多海涵。”司马懿打量了一下青阳道人,实在是闻名不如见面,原本以为青阳道人是一位得道高人,仙风道骨,飘然出尘,但没想到见面之后才发现,青阳道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物,长着一双市侩的三角眼,笑容既虚伪且奸诈。完全和感觉之的得道之沾不半点边。面对青阳道人热忱相迎,司马懿感觉较陌生,按理说此番司马懿是乔装前往,除非是认识的人,才会一语道破司马懿的身份,可司马懿平时相熟的人里面,怎么盘算,也是觉得青阳道人很是陌生,想来想去,也不清楚在什么地方见过他。青阳道人看到司马懿满脸疑惑,笑着道:“司马太傅您贵人多忘事,十年前小道被敕封为真人之时,太傅您在场,所以小道认得太傅。”</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