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密谋(1 / 1)

大仙官 暗黑茄子 2578 字 2019-04-18

作为刺史,楚弦自然是有绝对的权势,无论是谁,只要是在凉州地界的官员,都得听命行事。但同样,作为刺史,楚弦高高在上,是被无数人盯着,所以一举一动都得谨慎,行事不可乱来,不可违背官律,更不能意气用事,还要符合上位者的威势,可以说,做高官也很难。就像是明知道宋光明有问题,但按照官律,没有确凿证据,也不可妄动。这不是瓦城的情况,瓦城是被楚弦抓到了确凿证据,有账本为铁证,可宋光明这边,什么都没有。但楚弦不认为对方还能蹦跶多久,或许在别的州地,这种人可以存在,但在凉州,在自己管辖的地界,这种官员绝对不能留。最多两个月,如果监察御史不能拿下这个宋光明,楚弦也会暗中出手。不过现在,楚弦主要还是作为新任刺史上任,巡视凉州,所以只是在定海县待了两天,去了一趟镇西城,然后就前去其他城地。镇西城的府令还算尽职尽责,而且有瓦城的先例和杀鸡儆猴的效果,镇西城的税政那是执行的非常好,而且也查办了一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商贾,追缴的税银也有二十万两以上。楚弦知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治理州地也是一样,不可能全部向瓦城那样,直接掀桌子查个底朝天。还是要维持稳定,这才是大局。楚弦走了之后,后续吏部文选司就有官员下来,通报对夏伯仲的任命,在听到夏伯仲被调往瓦城担任城府主书官后,很多人都是目瞪口呆。要知道对于夏伯仲来说,这简直就是官升二级,是一个巨大的跳跃,不少人都说夏伯仲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只有夏伯仲知道,这是楚弦对他的信任和提拔。镇西城府那边,主书宋光明知道了这件事,沉默不语,搁在以前,一个区区夏伯仲连他的眼都入不了。可如今,人家跃上枝头变凤凰,级别和他已经是平起平坐,所以就算是心中再恼怒再嫉妒,也依旧是派人送上贺礼。宋光明的府邸,此刻他是面色阴沉,沉思不语。楚弦对他的态度,宋光明能品出来,而且他也知道,监察御史那边已经盯上他了,如果不是他做事滴水不漏,关键时刻能下狠手,怕是已经丢官丢命了。“在官场,就是如履薄冰,胜者荣华富贵,败者万劫不复,哼哼,我宋光明虽只是一个城府主书,可就算是你刺史大人要动我也没那么容易。”自言自语当中,宋光明四下看了看,然后迈步走到后面一个密室,换上了一身普通衣衫,带着帽子遮住脸,趁着夜色离开府邸,然后就在镇西城内七拐士道:“许先生,你是六盟头号谋士,你说吧。”那姓许的文士此刻道:“诸位,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所以有些话咱们就直说了,凉州地界,六盟经营多年,所作的事情也很多,这里面,够得上杀头的,便超过一半,就说镇西城,之前对宋大人有威胁的那个御史,就是咱们六盟做掉的,那活儿做的是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和线索,所以,为了自保,有些事情绝对不能暴露。可现在,凉州来了一个姓楚的做刺史,咱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动了咱们的利益,便是咱们六盟的大敌,他要战,咱们又岂有退缩之理?区区一个刺史,真当他自己是个人物了?所以,为了咱们的利益,必须得将这楚弦弄走,或者……”许文士最后没说,却是做了一个手起刀落的手势。那意思,已经是不言而喻。宋光明听的是心惊肉跳,开口道:“楚弦贵为一州刺史,不说能不能杀他,真杀了他,怕是会惹来更大的麻烦,要知道,他背后是中书大人。”“宋大人你理解错了,杀人,未必只有一种法子,尤其是对付高官,要懂得借刀杀人之法,这借刀也是讲究的,可以借官家之刀,也可以借妖邪之刀,总之,不管是什么刀,能帮咱们铲除强敌的,就是好刀。”许文士笑道。宋光明又夹了一块肉吃下,喝了口酒,道:“若是让一些利,先不去招惹这楚弦,或许会更稳妥一些。”“哈哈。”许文士笑了笑:“宋大人啊,这世上又哪里有那么稳妥的事情,先不说六盟这边不会放过楚弦这个敢触动六盟利益的人,就算是六盟这边愿意息事宁人,那楚弦会放过六盟吗?楚弦这个人,我许阳青是仔细研究过的,纵观过往,他为官的履历,便知道楚弦这个人绝对称得上是心狠手辣,被他盯上的,没有一个有好结果,我料定,楚弦已经开始暗中查探咱们,包括你宋大人,也是他必须要拿下的,试问,这种情况下,又如何稳妥?你不杀他,他就要弄死你,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能逃避啊。”许文士此刻一脸的杀气。宋光明深吸口气,神色不变,眼中带着一种深邃,随后道:“我懂了,那宋某该如何做呢?”“简单!”许文士微微一笑:“辞官!”……凉州往北,一片荒凉,不过此处也有凉州百姓居住,而这一片最大的城地便是吞阳城。楚弦已经巡视了镇西城、含水城、东骨城,这吞阳城是第四个地方,而就在半路上,楚弦得到了监察御史的纸鹤传书。内容只有一个,宋光明突然重病,辞官修养。州府那边,李季长史也发来纸鹤传书,说宋光明越过州府,直接向吏部请辞,而且吏部已经是应允。显然,这不合规矩,无论如何,宋光明也不应该越过州府,直接向吏部请辞,此外吏部也不应该跳过州府,同意宋光明的请辞。这绝对不合规矩。可话说回来,如果想要借着这件事追究,怕是最后什么都落不到,宋光明摆明了放弃了官位,他直接越过州府提交辞呈,这不算什么大事,而吏部那边,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搪塞过去。就例如他们先应允,然后后续再通知州府。毕竟这不是什么大事,一个城府的主书在城地算是一个大官,但放到吏部,那就不算什么了,随便一个事中郎都可以决定其去留。而在吏部,事中郎有四个,司郎中也是有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