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倒不至于,只是,此次不同于前两次:看似简单,实则更为凶险”。
略略沉默,凌云子一字一句道:“为师送你武百官,即便是一农户人家三两子女,也会脾气秉性各异。人多了便有分歧,分歧到一定程度,就要有一个更为德高望重的人站出来,统一大家的意见”。
凌云子继续道:“这个人就是各派代表人物,而皇帝要做的就是平衡这些人,以求最终达到:平衡各种势力的目的”。
如此一说,仲逸似乎听出了其中的玄机:按师父所说,弟子也是皇帝用来平衡各方势力的一个筹码?
“可以这么说,制衡之术,可以打压一方,来达到提升另一方的目的。可以培养第三方介入到两方当中来,达到三方相互制衡的目的”。
凌云子平静的说道:“只是,你现在一个六品的翰林侍读,还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
“那接下来呢?”。
仲姝反问道:“师弟在朝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还是相反?亦或继续维持这种:时用时不用的状态?”。
“哦?想不到姝儿也懂为官之道了?”。
凌云子笑道:“正因你现在可发挥的作用不大,才会慢慢壮大。正因为如今你既不属于严氏一派,又不是徐阶一方,所以,才有了前面两次破例办差的机会”。
原来如此。
仲逸这才想起来:当初,到翰林院时,师父就曾说过:不要依附于任何人,就连袁炜也不例外。
很简单,袁炜上面有徐阶,一旦被视为袁炜的人,那便是徐阶的倒严一派。
如此一来,当初博野县繆家庄一案,便不会有他的机会:因为是徐阶在背后助推。
同样,那个钦差副使也不会发生:因为仇鸾与严氏走的很近。
既非严氏党羽,又非徐阶一派,才有了仲逸的今天。
可是,这样就会相安无事了吗?
凌云子继续说道:“伴君如伴虎,即便是不属于任何一派,也不保遇到祸事。况且,洁身自好、特立独行,本就是朝廷中就不存在的”。
好复杂啊。
…………
次日,仲逸离开凌云山后,直奔扬州府而去,祖父、爹娘、洛儿……
他们在的地方,也是家。
当初仲姝与仲逸约定:从凌云山一起去京城,却因穆大娘要去京城找她孙儿公孙槐,如今怕是时间来不及了,仲姝只得提前启程。
看来,他们二人也只能京城再见了。</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