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九十八、凯旋(1 / 2)

千秋梦 流鸢长凝 2123 字 3天前

第98章 九十八、凯旋

熙平四年, 七月。贵妃李妩追封为后,与帝同葬皇陵。礼部与女君共定先帝谥号,曰“灵”。灵宗一生, 左右猜忌,性情暴戾, 不时虐杀宫人。幸得未致大雍四分五裂,在位时也有善举, 去除娼籍, 招募女卒。后人论及灵宗, 有人叹息,若有能臣辅佐, 想来此君不至落个“灵”谥。

——《大雍书·灵宗传》

楚王私养外室,招致王妃生妒, 刺伤于他。这件事很快便在京畿城流传开来, 不过金氏已被燕王拿入天牢, 想来此事不会善了。

这两日各部忙于天子丧事,新君崔泠尚未登基, 是以一直没有开朝,基本留在紫微宫批阅各地奏报。

齐王本想等到崔泠登基后, 便借故溜之大吉。如今楚王突然出了事, 楚州那些将领一时无主, 楚州兵马的威慑力大减。似乎是个好机会, 借机蚕食楚州的兵权。

崔叔泗私召刑部尚书常玉入静苑密谈, 谁也不知两人密谈了些什么,可两人密谈一事已传入了萧灼耳中。随后几日, 京畿一切如常, 仿佛楚王被刺一事是桩不起眼的小事。在萧灼与崔泠看来, 这并非小事,只是不到开朝之日,他们决计不会发难。

八月十日,想来他们已经密谋完毕,就等着在崔泠登基之日大做文章。

现下离登基的日子还有十余日,这几日也足够做很多事了。

一般新君上位,潜邸官员皆会得到拔擢。所以崔泠循例,将主簿黛黛提至户部侍郎的位置,又将原来的户部侍郎秦忠提至尚书之位,外面看是秦忠位高,其实私下主理户部要务的已是黛黛。此事合理,可从未有女子正式入朝为官,礼部尚书裴钰上书参奏,却被崔泠驳回——朱字批示:自古未有女子入朝为官,可法令也没有言明不许女子为官。

裴钰反驳不了,心想那日燕王可是指天发誓,大雍只有黛黛一人为官,想来燕王也不会允许崔泠再拔擢女子入朝。于是,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崔泠照旧例行事。黛黛上任之后,第一时间便张榜招募京畿算师,先行清算旧年账簿。一是为了清点国库,好作来日调配所用,二是为了在民间择选能人,进入户部一边历练一边贡献本事。

户部一扫先前贪渎之风,自尚书至侍郎,已是面貌一新。短短十日,便清算完毕旧年账簿,甚至还将来年的各部所用支出也做好了预算——多少用于官吏俸禄,多少用于工部修筑堤坝,多少用于民生,多少用于兵部置办战备,多少用于后宫支出等等,一桩一件,清清楚楚。

户部变了风向,吏部也跟着变了风向。吏部尚书与侍郎突然请辞回乡,崔泠拔擢谢宁为吏部尚书,重新选任吏部官员。别人不知吏部这两人出了何事,谢宁却是一清二楚。她将两人勾结齐王的证据呈与崔泠,崔泠私下召见了两人,一番“问询”之下,给了他们一个选择——要命,还是要乌纱帽?他们都不傻,如今楚州势强,齐州势弱,这个时候自是性命重要。谢宁暂时继续乔装为官,现下若是两个女子同时入朝,只怕礼部那边会连同御史台不断参奏,所以先稳住大局为重,反正迟早要开科取士,只要女子能参试,她便可以恢复女儿身,堂堂正正地在朝堂之上挥斥方遒。

兵部早就投诚了楚王,如今崔泠已是主君,他们顺利成章的成了女帝之人。崔泠拿出私产,重赏了兵部上下,赏赐之丰盛,超出了其他几部官员的想象。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来必是四方商行的家底太厚,以至于新君出手阔绰,让人垂涎。兵部得了赏赐后,不敢怠慢一切政务。彼时,大长公主那边所需粮草甲胄,皆是星夜兼程送至,不再像往日那般尸位素餐,故意懈怠。

新君登基之前,京畿卫是她的人,朝堂六部有三部尽收掌中。这个开局,崔泠是满意的,萧灼也是满意的。

她们迫不及待地等着登基之日,等着齐王与刑部的常玉联手闹事,好借机把刑部也收回来。到时候,工部与礼部自可徐徐图之。

自从崔泠上位,她先下诏减赋三年,这三年该有的赋税,她自四方商行的私库中补足国库。今年战祸不绝,各地田亩的收成定然不好,所以这次的减赋三年,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朝堂有人,百姓欢喜。

崔泠尚未登基,已初显仁君本色。

大雍这边下旨减赋,大有偃旗息鼓,平息战祸之相,韩州那边苦于应付赤凰军的围攻,每日消耗颇多,是以不断加重赋税。

就在大长公主围攻擎天城如火如荼之时,后方传来喜讯,韩州西南处的重镇孤角城已破。孤角城的百姓厌战已久,竟是与叛逃的韩兵一起联手击杀了守将,重新竖起大雍的旗帜,以示投诚。

韩州六镇,如今韩明只剩下王都擎天城一城,再战下去,要么是城破人亡,要么是挨不住的部下造反,割了他的脑袋去换他们的命。

大势已去,他已无路可退。

只是,他已是王者,王者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壮烈。韩明突然开朝,召集擎天城官员入殿议事,没想到竟在殿中准备了火药,君臣一起来了个玉石俱焚。

主君已死,城中残部只能投降,迎入赤凰军。

熙平四年,八月一日,大长公主崔昭昭击破擎天城,韩州宣告平定。哀王韩明,粉身碎骨,王殿尸山血海,不忍直视。随后,崔昭昭就地驻军,重修擎天城,释放战俘归家务农,收编韩州水师一万有余,开始整顿韩州各地防务。

——《大雍书·赤凰昭公主传》

依律,她该凯旋归京,参与新君登基大典。所以安排好风青萍接手韩州事宜后,她便命人准备战马,准备亲率一百骑兵赶回京畿。

最好可以提前一日抵达京畿。

“驾!驾!”她穿着轻甲,催马前行,心口处的那封染血休书好似烧红的烙铁,一直滚烫着她的归心。

再快一些!再快一些!

她有许多话想与阿九说,这封投名状太过炽热,足以将萦绕她心间多日的猜疑烧得干干净净。

她又一次猜忌了她,她的阿九却从未背叛她。

愧疚与思念交叠一起,烧得她的心不住绞痛。“不疑”二字,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太难,尤其是她这样的人。

阿九会怨她么?

这个问题不断在脑海里盘旋,崔昭昭心急如焚,催动马儿继续前行,带着一百轻骑,穿过

黝黑的山沟,朝着大雍最繁华的京畿城驰去。

星河万里,漫天星辰璀璨耀眼。

孤冷的天牢之中,金盈盈朝着那逼仄的小窗望向牢外的天幕,她望着天幕中最明亮的星辰,莞尔喃语:“殿下,我等你凯旋。”

李琴担心她受凉,赶紧给她送上一盏热茶:“九姑娘,来,喝杯热茶暖暖。”

金盈盈接过热茶,坐到了李琴身边,望着这空荡荡的天牢,笑道:“我心里烫着呢,不会着凉。”

李琴心疼地看着她的脸,后日便是小郡主的登基大典,她知道金盈盈定想亲眼看看小郡主君临天下的模样,无奈困于天牢,大抵九姑娘也会遗憾吧。

“要不奴婢去求求燕王?让她想想法子,让九姑娘后日悄悄出去……”

“那两个孩子走到今日已是不易,就别给她们添乱了。”

金盈盈含笑拒绝,她的弦清,她知道会有多耀眼,不仅是后日登基那一刻,还有往后的青史之上,定会浓墨重彩地留下一笔。

“可是……”

正当李琴还想再劝时,天牢的大门被人打开。

萧破提着灯盏,引着萧灼入了天牢。

待两人走近之后,李琴连忙起身行礼。

“参见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