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620年)八月初,罗士信奉秦王李世民之命率前军包围了慈涧,慈涧是唐代洛阳周边的重要军事据点,慈涧是唐代洛阳周边的重要军事据点,其地理位置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西南约10公里处的丰李镇一带,具体在洛河支流甘水河(古称慈涧水)河谷地区。
根据考古发现,该区域出土有唐代关隘遗址及兵器残片。与洛阳城直线距离约13公里,据《元和郡县志》载\"自慈涧至洛阳城西二十里\",结合唐代里制换算实际路程约15公里,慈涧关隘地处崤山余脉与洛阳盆地交界处,东临伊阙(今龙门),西接宜阳,为洛阳西部门户。
在隋唐时期,此处建有慈涧戍,设烽火台、粮仓及驻军营垒,为守护东都洛阳的重要战略军事要地。到了宋代,降为驿站,称\"慈涧铺\"。明清年间,因河道改道逐渐荒废,现存地名\"慈涧村\"。现今慈涧遗址区仅存唐代夯土城墙残段(长约80米,高2-3米),慈涧村南的\"古战场\"碑刻(明万历年间立),该地距离龙门石窟直线距离仅8公里,属洛阳盆地西缘战略要冲,控制着通往陕州(今三门峡)的崤函古道东端入口。
当年,慈涧河谷的烈日炙烤着龟裂的河床。罗士信横槊立马于高岗之上,望着山下蜿蜒的郑军粮道,昨夜秦王传来密令:\"此涧若破,洛阳门户洞开!\"
只见青年将军罗士信猛地挥动令旗,三千玄甲精骑如黑云压境漫过山脊,转眼间便将慈涧北口锁成铁桶,那里堆积着洛阳守军三成粮草。
三十里外的洛阳城头,王世充闻报摔碎了手中犀角杯,立即亲点三万精锐出永通门前往救援,郑军铁甲洪流沿着伊水西岸卷起烟尘,遮蔽了初秋的日头。
八月初五日,二十里外的伊阙龙门山巅,李世民正以马鞭点划河谷,对身边部将说道:\"罗成(罗士信)若破慈涧,洛阳便成无甲之龟。\"
话音未落,西北方忽有烟尘冲天,斥候飞马来报:王世充亲率三万步骑出永通门,铁甲洪流正沿伊水西岸席卷而来。
李世民当即解下紫金兜鍪,单点百余轻骑直趋敌阵,打算前往前线侦察敌情。这支精挑的\"鹞子队\"人人背负三石强弓,战马皆裹蹄衔枚。行至七里涧时,秋风忽送胡笳声,但见前方松林惊起千鸟,原来,王世充竟将主力藏于林间,其两万弩手早已占据东西两翼制高点。
只见郑军阵中忽现金顶华盖,王世充身披明光铠立于战车,三丈高的\"郑\"字大纛迎风招展,竟是以身为饵诱敌深入。
眼见中的埋伏,亲卫嘶声怒吼\"秦王快走!\"时,暴雨般的弩箭已覆盖天际。李世民却反手扯过马鞍后的狼头盾,双腿猛夹马腹直冲华盖。战马\"飒露紫\"腾跃间,三支透甲箭已钉在盾面嗡嗡作响。
王世充阵中忽有骁将单雄信挺槊杀出,槊尖距秦王咽喉仅余三尺之际,李世民突然侧身甩出盾牌,右手连珠箭发,三箭穿云竟射断大纛绳索。七十斤重的鎏金纛头轰然砸向郑军弩阵,引发连锁混乱。
此刻慈涧方向的罗士信已望见冲天狼烟。他当机立断分兵两千沿甘水河床急进,玄甲骑兵的马蹄包着浸油麻布,在卵石滩上奔袭竟无声响。当这支奇兵突然出现在郑军侧翼时,猛地冲杀敌阵,王世充精心布置的包围圈瞬间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