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四月,秦王李世民率铁骑横扫河东,踏碎了刘武周朔北铁骑,一举荡平其割据势力。
武德三年二十七日,天光初破,济水裹挟着春汛的泥沙奔涌东去,晋阳城头的烽烟尚未被春风吹散,唐军铁甲的铿锵之声仍在黄河两岸激荡之时,怀州总管黄君汉的玄甲铁骑已踏破济水浊浪,他此番奉秦王李世民金批令箭,兵锋直指西济州。
前面章节我们曾提到,洛阳王世充政权下的郑太子王玄应主动请缨前往慈涧阻截罗士信,结果被罗士信使用马槊刺于马下,被人救起后,侥幸逃脱,此时正驻守西济州。
西济州即今河南省济源市,地处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位于洛阳西北方向约60公里(唐制一百二十里)。此地因济水发源于王屋山太乙池而得名,自《尚书·禹贡》即有\"导沇水,东流为济\"的记载。
唐初西济州辖济源、河清等县,控扼太行八陉之首的轵关陉,这条连接河东与河洛的咽喉要道,宽不过数丈,两侧绝壁千仞,素有\"一夫荷戟,万夫趑趄\"之险。隋末乱世中,此地既是河内粮仓(《通典》载河内仓储粟米二百万石)输往洛阳的必经之路,更是屏护东都西北门户的战略锁钥。
武德三年黄君汉奇袭西济州,实为李世民对王世充割据势力实施\"断其粮道,疲其腹心\"战略的重要一环,若夺取此地,唐军不仅切断了王世充与河内粮仓的联系,更获得了一个楔入洛阳防线的突出部,迫使郑军分兵防御,为后续虎牢关决战创造了有利态势。
今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山系,南临黄河,地处晋豫两省交界要冲,这座城市承载着三千年的历史纵深与战略重地。作为中国唯一以古四渎\"济水\"命名的城市,其建置史可追溯至夏代原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济源县,唐初置西济州,元改怀庆路,明清属怀庆府。1997年升格为省直辖县级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
至今济源市轵城镇仍存唐代柏崖仓遗址,斑驳夯土层间犹见当年烽火印记。王屋山(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五龙口古代水利工程(秦代枋口堰遗址)、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黄河流域92%面积)构成黄金旅游三角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济源市轵城镇现存唐代柏崖仓遗址,其地出土的\"天授二年漕运刻石\"记载了武则天时期通过西济州向洛阳转运太原仓粮秣的实况,印证了此地自隋唐以来作为国家级战略物资中转站的地位。而今的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恰似历史轮回,再次将这座古城的命运与黄河水脉紧密相连。
奇袭西济州的黄君汉,实为隋唐鼎革之际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枭雄。这位生于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的悍将,早年以盗墓贼身份混迹江湖,《旧唐书》载其\"少任侠,善驰射,通晓山川脉络\",这段经历竟成为他日后征战的关键资本,其对洛阳周边地形了如指掌的本领,正是李世民选中他突袭西济州的重要原因。
黄君汉的发迹始于李密瓦岗军时期,他因率八百轻骑奇袭黎阳仓而声名鹊起。归降李唐后,这位\"河内枭雄\"的价值在武德二年(619年)彻底显现,当王世充猛攻新安时,他率死士夜渡洛水,火烧郑军粮仓,迫使王世充十万大军断粮撤退。此战不仅令李渊亲赐紫金鱼符,更让李世民意识到,欲破洛阳,必先启用这位熟悉郑军防务的\"地头蛇\"。
鉴于此,选择黄君汉主攻西济州,实是秦王深思熟虑的布局。其一,其麾下多河内子弟,熟知太行山南麓水文地形,可沿济水故道实施隐蔽穿插;其二,黄君汉早年盗墓时掌握的轵关陉密道,能绕过郑军重兵把守的柏崖仓防线;其三,作为前瓦岗旧将,他深谙王世充用兵习性。
出战前夕李世民在晋阳军帐中对其黄君汉说道:\"公昔取黎阳如探囊,今取西济当更易耳。\"
李世民所说黎阳仓之战是黄君汉在公元617年成名之战,当时他率八百轻骑穿越瓦岗军防线,仅用三日便夺取存粮三百万石的隋朝第一大粮仓,此战类比韩信暗度陈仓,以此历史映射鼓励这名老将;以\"探囊取物\"形容昔日战功,既彰显对老将的尊重,又暗示此战难度低于当年,实为心理战术消除将领畏战心理;此外,西济州与黎阳仓同属河内粮道枢纽,李世民刻意强调两战相似性,实为引导黄君汉复用其擅长的\"断粮战术\"。
这番激将法让年过五旬的黄君汉毫不犹豫的亲率三千死士泅渡冰河。
当时,黄君汉按剑而答:\"秦王既知汉善取仓廪,安知某不能断人咽喉?\" 此言将\"取粮仓\"的物资战提升为\"断咽喉\"的要害战,暗示要彻底摧毁郑军指挥系统。
接着,黄君汉掏出怀中王屋山舆图,指道:\"昔取黎阳借火攻,今破西济当用水计\",暗指其欲引济水倒灌郑军大营。紧接着,黄君汉当场割袍立誓道:\"若五日不破轵关,愿悬首军门\",展现其破釜沉舟之志。
这场对话实为唐初军事智慧的经典浓缩,李世民以史激将,黄君汉以谋应和,最终黄部果然掘开济水支流淹没郑军营垒,使王玄应三万大军溺毙者过半,堪称中国古代\"心理战+地理战\"的完美结合。
黄君汉自武德二年(619年)起任怀州总管,曾多次袭扰王世充辖区。其麾下兵力以怀州府兵为主,擅长机动作战。当时的王世充在洛阳周边广设据点,西济州守军约万人,依赖城防与黄河天险,但士气因长期拉锯战而低落。
当黄君汉率领的唐军玄甲铁骑踏破济水浊浪,西济州城头,郑国太子王玄应扶着箭垛的手指蓦然收紧,甲胄下尚未愈合的伤口隐隐作痛。半月前慈涧血战的场景犹在眼前,罗士信那杆丈八马槊破空而来,若不是亲卫以身为盾,此刻他早该躺在邙山北麓的乱葬岗。此刻城下翻涌的唐军战旗,倒与那日贯穿肋间的槊锋寒光如出一辙。
王玄应转身看向身后的守将张镇周,冷笑道:“张将军,父王遣孤来此,可不是为了看你这城墙上的青苔!黄君汉不过一介莽夫,尔等拥兵八千,竟让唐军逼至城下,莫非连这曾经的怀州流寇都挡不住了?”
西济州守将张镇周的生卒不详,据零散史料推断,其大约生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出身关陇军事集团边缘家族。隋大业年间(605-618年)以骁勇闻名,初任鹰扬府校尉,曾参与征讨高句丽。隋末天下大乱时,张镇周在河南一带组织乡兵自保,后因王世充收编地方武装,于617年率部归附王世充。
公元618年,张镇周参与王世充江都兵变后的洛阳权力斗争,助其铲除元文都、卢楚等反对派,获封镇军将军,619年王世充称帝建郑,张镇周晋位左骁卫大将军,成为郑政权核心将领之一。
作为王世充麾下北方战线主将,张镇周主要活跃于黄河以北战场。公元619年秋,他曾率军两万与窦建德部将刘黑闼争夺黄河渡口,以火攻焚毁夏军粮船,迫使窦建德暂缓西进。此战展现其水陆协同作战能力。620年初,就已经与唐将黄君汉在怀州(今河南沁阳)交手,反复争夺,曾夜袭唐军粮道,焚毁粮草三千斛,延缓唐军东进。但终因兵力不足退守西济州。
张镇周听闻太子王玄应的责怪之言,赶忙俯首道:“殿下明鉴!唐军自二月起便截断沁河粮道,城中存粮已不足十日之用。末将上月连发六道急报至洛阳,恳请调拨援军,可至今未见一兵一卒…”
王玄应不由袖中拳头攥紧,拂袖打断老将话语,道:“荒谬!洛阳周边被二十万唐朝大军日夜围攻,连太仓的耗子都在啃甲胄充饥!尔等守将不思报效君恩,反倒推诿搪塞?”王玄应说着,突然逼近半步,压低声音道,“还是说……张将军已存了投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