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秦武通攻破蒲坂城,唐高祖亲审王行本(1 / 2)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1268 字 13小时前

此前我们曾提及,驻守蒲坂(今山西永济)的王行本遭唐军围困后,急向割据势力刘武周求援。刘武周当即派遣大将尉迟敬德、寻相率军驰援,不料秦王李世民亲率三千精锐步骑兵星夜奔袭安邑,在黎明前截击援军,激战中大破敌军,致使刘武周救援计划彻底落空。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蒲坂城的城楼上飘荡着王行本军队的战旗。这座扼守蒲津渡口的坚城,自大业十三年(617年)便成为隋将王行本的割据堡垒,其囤积的二十万石江淮漕粮,如同插在唐廷咽喉的利刃。

河东战场的李世民大军正因粮道受制,屡屡错失剿灭刘武周的良机。去岁(619年)秋,唐将秦武通首次围攻蒲坂失利,反被王行本焚毁三座运粮浮桥,致使唐军在雀鼠谷陷入宋金刚的绞杀。

此刻黄河初封,冰层堪堪承重,秦武通亲督三万精锐再临城下,战袍上还沾着柏壁之战的血渍。他知道此番若不能拔除这颗毒钉,刘武周的铁骑将沿解冻的漕船直扑关中,而河东战场上李世民的玄甲军,恐将因断粮再次陷入困境。

朔风卷起蒲坂城头\"王\"字旌旗的残片时,秦武通的云梯已架在结满冰棱的墙垛之上,这场迟来的复仇,注定要用人命熔开蒲坂的铜浇铁铸。

正月初七,蒲坂城南门在冻雾中轰然洞开。王行本亲率八百锐卒突袭唐军营寨,铁甲上凝结的冰霜在晨光中泛着青芒。秦武通早得细作密报,提前命弓弩手埋伏于冰封的护城河岸,待敌军行走在护城河的冰面半渡时,床弩骤发浸油火箭。

霎时间冰面迸裂,三十余名重甲骑兵连人带马坠入刺骨河水中,惨呼声惊起息栖在城堞的寒鸦群。王行本坐骑被流矢所伤,仓皇回撤。王行本带着残兵退守粮仓时,兵卒掀开最后一座粟窖,唯见鼠尸与霉斑,臭气扑鼻。是夜朔风卷着唐军抛入的炙羊香气漫过城墙,守军开始啃食皮甲内衬的熟牛皮。

蒲坂城此时粮草耗尽且外援断绝,王行本试图突围逃跑时,却无人愿意追随。

正月十四日,东门守卒私缒城降,终在粮尽后倒戈。秦武通趁机架起云梯百具。攻城锤撞击城门的闷响中,王行本佩刀斩断三根攀城索,却见自己亲卫竟将唐军死士拉上垛口,原来三日前断粮时,秦武通已遣人将胡饼裹着劝降书射入城中。

王行本看到大势已去,只得单骑出降。其身后残存的二百士卒,手指皆因冻伤溃烂如枯枝,却仍紧攥着折断的矛杆。当唐军收缴兵器时,一柄横刀突然从堆积如山的残刃中滑落,刀铭\"大业十二年将作监造\"在雪地上折射出微弱寒光,这把隋廷最后铸造的兵刃,终究未能守住河东最后的孤城。

唐高祖李渊得知秦武通攻下蒲坂城,立即在隆冬黄河冰封期东巡,沿渭北道经富平、频阳至同州,跨冰面渡河,于正月十七日,唐高祖李渊銮驾抵临蒲州(今山西永济)。李渊此行实为震慑河东残余势力,彼时宋金刚正在围攻绛州,而蒲坂新降之地亟需稳固皇权。

皇帝李渊在蒲州府衙亲审王行本,当庭历数其\"负固累年,毒痡百姓\"等罪状。

蒲州府衙正堂,李渊端坐紫檀胡床,身后屏风绘《禹贡九州图》,左右持戟武士甲叶森然。王行本反缚双臂跪于青砖,囚衣领口露出半截褪色的隋将符契。

李渊掷下三卷帛书,怒斥道:\"王行本,大业十三年焚永丰仓、武德二年截漕船、去岁秋袭柏壁粮道,尔之罪,黄河水难涤!\"

唐高祖声震梁尘,惊起檐下寒鸦。

王行本昂首欲辩,却被典狱掾史持《武德律》卷七怼面示:\"凡谋叛者,主犯斩,家眷没官。\"

堂外朔风卷着雪粒扑入,将大堂案头斩标上的\"蒲反叛将王行本\"朱砂批字晕染如血。

李渊起身按剑,剑鞘螭首金饰撞击声与宣判声同响,大声道:\"昔为隋臣,今作唐囚。朕赐尔全尸,以谢河东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