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巴尔干危机(2 / 2)

但边境的事情事关重大,他一个小小的军官是无法下令对塞尔维亚军队开火的。在愤恨的看了一眼塞尔维亚军队之后,奥匈帝国军队的指挥官下令撤退,并且向国内汇报了边境发生的事情。

随着消息被汇报回维也纳,这件事情立刻引起了奥匈帝国各级政府的关注。

虽然看起来只是塞尔维亚拒绝了奥匈帝国要人的请求,但往深层看,这件事情代表的含义并不止这么点。

首先,反抗军本身就有塞尔维亚和俄国人的支持。如此明目张胆地支持奥匈帝国境内的反抗势力,这本身就是对奥匈帝国的挑衅。

小国敢挑衅一个强大的列强,如果奥匈帝国没有强有力的回击,光这一件事就足以对奥匈帝国的国际威望造成沉重的打击。

此次事件的第2天,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召见了塞尔维亚驻奥匈帝国大使,严厉的质问了塞尔维亚政府关于这次事件的态度,并且要求塞尔维亚政府在三天内交出反抗军的高层,并且就这次事件向奥匈帝国方面表达歉意。

塞尔维亚大使的态度模棱两可,既没有表现出太过强硬的拒绝态度,也没有答应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任何要求。

正当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在等待着塞尔维亚方面的回应的时候,一条消息彻底惹怒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就在他召见塞尔维亚大使的当天,塞尔维亚大使就向国内传回了相关的消息,原封不动地传达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有关的质问。

塞尔维亚政府不仅没有答应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任何要求,反而还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要求通过新闻的方式通报给了塞尔维亚的民众。

这一下子点燃了塞尔维亚民众的怒火。本身两个国家的关系就是矛盾重重,再加上塞尔维亚政府去除前因后果的一段新闻摘要,直接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成为所有塞尔维亚最痛恨的欧洲统治者。

塞尔维亚政府的目的也达到了。在全民仇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情况下,塞尔维亚政府不会,也没有任何理由去答应奥匈帝国的要求。

当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收到这样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他召见塞尔维亚大使的第二天了。

既然塞尔维亚方面不打算给奥匈帝国和他任何面子,那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不打算再留任何情面了。

1889年2月11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召见了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位首相,并且要求奥匈帝国的军队做好战争准备。

2月12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塞尔维亚政府在三天内不向奥匈帝国交出反抗军的高层,奥匈帝国将会强行进攻塞尔维亚,在塞尔维亚的国土上抓捕这些反抗军的高层。

随着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所有欧洲人的目光立刻转移到了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上。

说实在的,就连奥匈帝国的盟友意大利和德国也没想到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最后通牒会如此迅速。

但想想也正常,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唯一的儿子,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在半个月前刚刚去世。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塞尔维亚还要在这样的关头挑衅奥匈帝国,这不是自己作死吗

为了不让盟友关系出现裂痕,德国表达了对奥匈帝国的支持,并且谴责塞尔维亚政府包庇波黑地区的反抗军高层,挑动其他国家的内乱。

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卡洛也第一时间向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发去了电报。

或许是历史的纠正,卡洛曾经想挽救鲁道夫皇储,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他的命运。

这位从一出生就是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的皇子,最终还是因为殉情的原因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这对奥匈帝国皇室来说是巨大的丑闻,对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欧洲少数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国王就已经让人非常感叹了,鲁道夫皇储这样的为了美人连江山和自己的生命都不要的贵族,那绝对是屈指可数。

当得知皇储鲁道夫殉情自杀的时候,索菲王后痛哭了一整个晚上。

他和自己的弟弟鲁道夫皇储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姐妹三人一起长大,彼此的关系是很亲近的。

卡洛曾经想要挽救鲁道夫皇储的命运,也正是想和奥匈帝国保持长期盟友的关系。

如果鲁道夫皇储还活着的话,在未来一二战的时间段内,西班牙都至少拥有一个坚定的盟友,这是非常珍贵的。

哪怕现在鲁道夫皇储已经去世,卡洛仍然不愿放弃和奥匈帝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奥匈帝国方面对塞尔维亚下达了最终通牒之后,卡洛以私人名义向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发去了电报,表示西班牙王室会在这次事件中站在奥匈帝国皇室这边,并且向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

虽然这封电报并不是以西班牙政府的名义发出的,但明眼人其实都知道,这已经是卡洛相当明确的态度表达了。

西班牙虽然是君主立宪制,但卡洛在政府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卡洛的表态和西班牙政府的表态也没什么区别,如果真的爆发战争的话,西班牙政府肯定是站在奥匈帝国这边的。

卡洛的表态也让这次事件的局势看起来一边倒。光是在明面上,奥匈帝国就拥有了德国和西班牙的支持。这三大列强联合起来的实力虽然不如曾经的三皇同盟,但也绝对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势力了

而塞尔维亚那边最多也就只有一个俄国,俄国能否在三个列强的压力之下还支持塞尔维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