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守夜人(1 / 2)

省城市区的夜,繁华如歌。

十公里外,却有一副惨象等着他们去拯救。

“哔!哔哔!”

“妈的,这皮卡车也不说带个警铃!”

郝成斌听说有火警,烧得还挺大,看着前面有些缓慢的车流,还有那个按部就班肯定得等下下趟才能过去的红绿灯,就有些烦躁起来。

终于,在前面还有三个车时,绿灯转红,99秒,郝成斌重重踩了一脚刹车,挂了个空档,看着前面。

“我战斗服他们带了吗?”

方淮摸了摸脑袋,笑道:“不知道,他们到场会处置的,班长,你以后可是大几十个人的排长了,得多往指挥位置靠,嫂子也怀上了,就别冒险了。”

“扯淡,我就是个兵。”郝成斌摆摆手,转头看了看后面的喻铭,道:

“你带个孩子来干什么?”

喻铭张了张口,很想争辩一下“孩子”两个字,但看到郝成斌肩上一粗一细两个拐,也晓得是个老兵,没敢说话。

许三多大结局也没混上这样的两个拐,老班长史今才是两条拐。

方淮笑了笑,反问道:“对了,今年带兵你还去不去了?”

“中队忙,算了。”

方淮却道:“去吧,当个团部文书,打入新兵团内部策应一下,搞几个好苗子回来。”

郝成斌摇头:“团部文书算个屁的内部,每天跟着检查个卫生,压根看不出什么,要选兵,得带班,你要是想选兵,应该让老黄去,他能当指导员。”

方淮笑了一声。

“老黄要提了,副营了,他去也是干参谋,你还记得去年那个躲着打电话的参谋吧?就老黄那脾气,和那几个叼参谋共事,不是其他人全体难受,就是老黄难受。你带兵…那就算了,我另外安排两个人去,我是想着你去团部,能经常休假,带嫂子产检啥的,老黑知道你情况,肯定得照顾伱。”

“算了算了。”郝成斌重新拉上了挡杆,道:“好多年过年都在新兵团过的,今年我还想陪你嫂子在中队好好吃顿年夜饭。”

方淮乐了:“你在想屁吃。”

郝成斌瞪眼,刚欲骂人,但又想到了什么,笑了一声,摇摇头,松开刹车。

确实,在中队还想好好吃顿年夜饭,想啥呢?

就二中队的增援性质和派发的这些好装备,过年指挥中心不得疯狂派单?

车辆向前驶去,俩人有一出没一出的聊着。

后面的喻铭静静听着他们聊天,殊不知,话题里的“老黑”“叼参谋”,都会是以后的三个月让他敬为神明的大人物。

……

“老三!把你家桶桶提过来!”

“来咯,来咯。”

“干线加两盘!分水器阵地往前,快!”

这是一场大火。

郝方二人赶到的时候,高处的一串联排瓦房,已经顺风烧了四家了。

而且,房子门口的道路狭窄,地势还高于大路,这种地方,在贵州叫做“田坎”。

消防车应该到了不久,进不去,正从大路路口铺两百多米的干线上去。

还好,目前的二中队兵强马壮,只来了三个车,现场却足足三十来号人,铺个两百米干线,出两支枪,人手上很宽松,倒是器材显得不足。

好像来多了,二中队的跟车序列得调整一下。

这样的火灾,目前的二中队完全可以轮休,或者同时出两起,没必要一个警,他晓得曹毅想尽快让新来的熟悉车辆配置情况,但一车硬上十来个人,光想想都知道来的路上得挤成啥样,被人家拍下来,人家还以为咱向三儿哥靠拢呢。

方淮下车,到消防车前看了一下地形,发现火星飘洒明显。

贵州农村,离不开一个山字,出了城,看不到平原,农民多种梯田,这种田坎上的房子,算是贵州的一个特色。

山多,树也多。

十二月了,又到了天干物燥,山火频发的时候了。

想到这儿,方淮对着车前的几个列兵大声安排道:

“你们几个,别在这儿杵着!宋林!把森林火那套储水袋提到阵地旁边,架上!让上面的抽空往袋里打水,肖海山拿泵,韩勇拿两盘40水带和水枪,出支小枪,到房子上面那个坎游走一下,压一压火苗,别让火星子到处扑腾!”

“好!”

几个列兵喜笑颜开地动了起来。

这个把月,中队人越来越多,但离计划满编还差着一大截,所以联动出警政策还没有下来,于是这一届列兵好不容易从开始的警戒员干到战斗员,如今又回到解放前了。

王鹏一看周边的人全走了,有点懵:

“方队!那我呢?”

方淮回头,指了指皮卡车边的喻铭,道:

“交给你个任务!一会你带他去火场周边,帮忙搬搬东西,带他看看,保证他的安全!”

王鹏往远处喻铭打量了一眼,有些不知所以:

“他是…”

“今年的消防新兵!还没入伍!你不是想当班长吗?让你提前感受感受带新兵的滋味儿!把人带好了,火灾结束,我可得问他学到什么了!”

王鹏愣了一下,随后,脸上第一次出现如此兴奋的笑容。

“好嘞!”

说罢,一蹦一跳的朝皮卡车去了。

方淮这才往田坎上走,到了曹毅旁边。

一个普通类型的火警,除了烧得旺点,也没啥特别的,就是路不太好,离大路口又远,车载的80干线水带也就这么多,只能出一条干线两支枪,保持压力打打消耗战。

只是,方淮看到一对老夫妻坐在不远处唉声叹气,一帮人也在他们身边责怪着怎么这么不小心,觉得得搞清楚起火原因,免得事后定责出问题。

走到那帮农民面前问了问,很快弄清楚了。

火因是其中一家人刚刚烧起来的旺火炉子,和从城里淘换来的布沙发。

那沙发是夏天拉来的,一直放在炉子边上,有个角离沙发挺近,但因为夏天炉子一直没用过,老两口发了炉子也忘了这事,就去串门了,被人喊回来的时候,已经火光冲天。

再想起来这事,也只能捶胸顿足,哭天抹泪。

方淮看两口子都很淳朴的样子,关于起火原因,也说得一五一十,没有抵赖,着急抹泪的模样,让他叹了口气,往坡下消防车走去。

边走,边拿起对讲机道:

“我的战斗服有人给我带了吗?”

“方队!给你放一号车了!”

“好,我现在拿三条65上来再出一支枪,一会车上压力给大点。”

“方队,现在远程供水,压力已经够大了,再大,主水带容易脱口哦。”

“脱口就再连吧,老两口挺可怜的,早点灭了,少赔点,你们手脚都注意点,各屋里的财产,能保就保。”

“好的。”

“收到!”

山上,也传来了战友们的声音。

“1号枪压力小点,靠近了打!”

这种火灾,消防员不同的处置,结束以后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同一个火点,是绕一绕,面对火源精准出水,或直接破拆,从墙外大量出水覆盖火源,损失情况完全不同。

方淮这句“手脚注意点”,或许要为这场火灾增加一点处置时间,但可能会为这对老夫妻节省一些赔偿费。

方淮换上战斗服上坡时,一些多余出来的人手已经派上了作用,正从一个被水浇出袅袅青烟的侧房往外搬电器。

王鹏没让喻铭进去,只是让他把搬出来的东西理顺,看好。

但这小伙显得很兴奋,显然是第一次参与进这样服务人民的工作中,目光炯炯地看着不断浇灭火势的消防员背影,和来时完全不是一个模样。

消防工作,亦有魔力,只要不麻木,看过了灾难现场,想想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容易有一种投身于伟大的信念感。

方淮的第三支枪一接好,便从火势较小一些的边套房开始踩着侧门半内攻,水花小心地避开一些挂在梁上的干苞谷,朝冒着浓烟的方向洒去,直至激起一些青烟,找到火源,才多覆盖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