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抓软肋(1 / 2)

王守仁领兵与察哈尔部留守人马展开了周旋。

双方兵马数量基本对等,大明一方拥有骑兵六千,配合火炮和火铳、弓箭等远程火器。

察哈尔部一方人马数量相对较多,有过万的兵马,不过却分散在不同的方向,并非属于同一部族和分支,其也是以骑兵为主,但远程火器也仅限于弓箭,强弩基本没有,跟大明无法在中距离对抗。

结果就是……

王守仁一方以保守阵型主攻,而察哈尔一方则靠分散的阵型进行“防守”。

说好听叫防守,说不好听,就是避战。

大明往哪打,他们就往相反的方向逃。

“少将军,几次接触鞑子都在败退,不如派出一支奇兵,绕道于一路鞑子的背后,来个夹击。”

“末将愿意领兵前往!”

随后两天时间内。

王守仁将马鞭一挥,用鼓舞士气的口吻道:“鞑子汗庭的人过去必定没有半天,他们为了逃走,连生存所用的牛羊都遗弃在野地,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穷途末路到了!继续追击!”

看起来双方调动人马很多,而且就在三四十里的范围内周旋,可就是一场像样的战事没打起来。

行军很快进入到布置计划的

王守仁看着一旁负责情报的韩铮。

对于大明的将士来说,威宁海简直是集合大明军队的荣耀之所在,成化时有王威宁在此建功立业,最近两年大明更是两次出兵威宁海,由王守仁

一旁的千户葛林问道:“少将军,您看胡虏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知道我们要往西追,所以他们的部族人马往东退走?这样无论我们怎么追,都追不到?”

“是!”

如果能把察哈尔部的汗庭给洗劫一遍……把达延汗留守在后方的族人给屠戮一圈,那大明在草原上可就算是闯出了名堂,王守仁倒不在意名利,他在意的是要以此方式来奠定大明的国威。

大明军队竟连短暂休整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又踏上征途。

……

“好!”

……

当遇上挡路的鞑靼军队时,这说明大明一边距离鞑靼族民的距离已不会超过五十里,最多两三个时辰就能追上。

但对于大明一方来说,那不过是个数字。

即便交兵,也不会是真的决战,鞑靼骑兵很可能是在交兵初期便败退,引大明兵马追击。

众将士信心满满。

而大明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自然是继续孤军深入,也就是继续往西北走,那会离大明的疆土更远,更容易被鞑靼各路人马形成合围。

连续几天的周旋下来,双方干打雷不下雨,在最初一天一夜的血腥作战之后,进入到缓冲期,士兵们既觉得疲乏,又觉得不够尽兴。

王守仁一方的将士可说是士气高昂。

“牛羊,大批的牛羊!”

关敬又补充道:“总归他们是往西或者往北,总不至于往南吧?西北和西南都有可能,他们总归是要跟鞑靼小王子回兵的人马汇集的,如果是往南,他们就是在往大明的关城的方向走,不怕我大明三军杀出来,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但要说大明最牛逼的战神是谁,那公认还是张周。

在场的将士大概明白王守仁的意思。

交战费时间,而且鞑靼人也未必是真的想决战,只是想把大明军队给拖住。

关敬也代表着最原始的行军策略……鞑靼汗庭的老弱妇孺为了躲开大明兵马的追击,自然是要往大明兵马追击要付出代价最大的方向退走。

将领对于王守仁将六千兵马汇集于一处,进退都需要共同进退的方式,多少还是有些意见的。

什么不能进入大明军队二三里范围之内,什么要引大明军队往别的方向追击……好似都不重要了。

我们就是喜欢用牛刀来杀鸡,而且越接近你们部民,你们越是要与我们决战,否则你们就只能看着族民被我们屠戮殆尽。

王守仁所预言的,鞑靼人截击的人马也来了。

关敬略带兴奋道:“从这条路走,应该还能路过威宁海子。”

王守仁重新凝视着地图,似乎是发现了什么端倪,“我们已过了迤都,宁夏已在我们的西南方,而我们的正南方,应该是大同镇。如果鞑靼部族不靠鞑靼小王子的人马,而之前鞑靼主力基本聚集于偏关和大同等处,那他们就是……”

说是要去找鞑靼王庭的人马,可追了几天也没见人影。

王守仁的牛逼,主要还是建立在张周的“神机妙算”基础之下,王守仁能力再强,也需要有张周的战略支持,更要有张周那神乎其技的算筹,还有张周所研发和打造的火器。

只要不是挡在他们前路上的敌人,没必要与之交战,因为鞑靼人很可能是为了吸引他们往另外一个方向走。

“对,关将军所言在理。”

也就在此时,远处一片空地内,有大批被遗弃的牛羊,数量至少在两三万之数。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王守仁道:“这说明我们判断对了,相信明日午前,我们就会遇到另外阻截我们的鞑子主力!”

“后方鞑靼人马数量,必不在我军之下,与之缠斗必定会浪费半日以上的时间,现在就是一争高下的时候,哪怕差盏茶的工夫,我们都可能阻截不住鞑靼汗庭的人马!不必惧怕后方鞑子来袭,也不必担忧明日遭遇两方夹击,只要他们敢进入二里范围之内,让他们知道六百门炮齐射的威力!”

王守仁目光仍旧凝视着地图道:“一路走来,所有的标注,包括山川河流一切都对得上。此乃莱国公亲笔所绘的地形图,你们是有疑问吗?”

王守仁道:“如果鞑靼的族民,本身就不指望鞑靼小王子回兵来驰援,而只希望靠他们派出去在大明关隘的人马呢?”

士兵们也兴奋起来。

以王守仁的胆量,他敢带兵长驱直入草原,就不会消极避战,毕竟之前三天王守仁的行军路线也说明,他不是在找突破口,因为根本没必要找,察哈尔部各分支人马,没有一路敢跟王守仁正面交锋的。

随后王守仁用手指着地形图道:“我军来的方向,是东边,那边有朵颜三卫的部族人马,且沿途过来的草场厚度说明,并未有大的部族迁徙过去。且若是我军陷入重围,需要回撤,往东退走也是最有可能选择的方向,他们东走,就会自投罗网。”

随着大明进军。

可毕竟四面八方的方向太多,鞑靼汗庭的老弱妇孺和牛羊等,也必是在迁徙过程中。

于是乎……

至于怕对方合围……大明这边还真不怕。

关敬马上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王守仁道:“为什么还用我说吗?大同和偏关,都是莱国公深耕之所,大明驻扎的兵马和备留的火器数量也十分之多,且还有王中丞等人可以随时出兵。反倒是宣府,虽作为宣大核心所在,但这两年却未曾增派兵马……而鞑靼留守于大同的主力,恰也在此处。这里曾是火筛的草场……”

现在他们想跟鞑靼人正面作战,其实鞑靼人并不会接战,只有找到并追上鞑靼人部族中的老弱妇孺,还有他们大批的牛羊群财货等,朝这个方向下手,那鞑靼人为了保住部族的力量,则不得不跟大明正面交战。

王守仁指了指地图上标注的两点道:“就是在威宁海到观山之间,将鞑子部族人马给阻断!”

“追击!”

韩铮道:“回将军,各路斥候都已经探查过,就近几十里内,并不见有鞑靼老弱妇孺活动的迹象,之前只是在西北方看到有羊群,数量在几千头上下。”

……

甚至不用王守仁去指点军中将士,大明将士都会发现,各路本来按兵不动的人马,突然之间好像不惧怕大明军队了,之前跟大明军队始终保持三四十里的距离,而此时他们则紧跟不舍,与大明军队距离最近时,甚至连十里都不到。

关敬道:“那他们就该往南走,或者是西南。”

“不会的。”王守仁先是摇了摇头,随即道,“即便有此等可能,机会也不大。”

也是因为察哈尔部留守的人马表现出的怯懦,还有之前那两战所取得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鞑靼人的腹地也不过如此,我们照样可以征服脚下的土地。

随着王守仁人马南下,才不过一天时间,便走出了一百七十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