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项目,我李二旦投了(1 / 2)

“以后他们再来,你就把网线拔了,小屁孩不学好。”

李二旦倒也没有因为曾艳君拿小学生跟他作比而生气。

用着幽默的语气对着她笑着说道。

甚至,这一刻的他发现,自从他回到家之后,居然就没想过打开这个APP了。

虽然操作依旧,但现在的他总感觉有些索然无味,还没有割草喂鱼来得起劲。

玩起来完全没有了之前通宵达旦的畅快感。

难道是系统的作用?

其实人们在日复一日重复一件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时,就会潜意识地找一件可以满足自己内心成就感的事情来做,李二旦也不外乎如此。

长期的流水线工作枯燥且乏味,而且在这些岗位上,好似一眼便能看到人生的尽头。

这辈子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能,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财富自由这个词。

至于利用业余时间来提升自己,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大部分进工厂的青年就是读不进去书的那一群人。

原本他们是带着赚钱致富的梦想而来,但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梦想。

他们曾经也很努力,却只能在城市边缘徘徊。

在一次次被黑中介、黑工厂绑架后,坠入身无分文的境地。

渐渐地,这个群体形成了底层社会特有的生活状态和态度。

他们“破罐破摔”,抵制枯燥的流水线作业,混吃等死,工作只是为了活着。

于是游戏小说便成了他们大多数人释放压力,娱乐消遣的必然选择,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金钱。

即使有部分人会觉醒,也很快会受到环境左右,被同乡室友们使绊子拉下水来,很难实现阶层跃迁。

李二旦听说过最有名的一群人,叫做“三和大神”,便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但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如果有人沉迷游戏,只能说明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其他可以产生成就感的事情能让他们去做。

现实能给到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挫败和打击。

曾艳君看着李二旦那副嬉皮笑脸的样子,顿时没好气地说:“我试过,这样不行的,我要是一断网,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立马就跑上门说我耽误他们孙子上网课了。”

“考不上清北,要找我算账的,我可惹不起他们。”

李二旦这下更乐了,原以为这是网络上的段子,没想到他村里就有这种现象。

其实也不怪他们,这些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平日里都是爷爷奶奶带着。

为了方便联系,父母亲都会给他们买个手机,另外一个理由就是父母想着孩子有个手机玩着,不至于出去外面和不三不四的人瞎混,只要不学坏,学不好也不碍事。

特别是这几年的境况不好,连学校都去不成,没有老师管着,这些小孩子自然更加变本加厉,学校说上网课,可不得天天拿着手机,至于干什么,那就只有那些小孩子自己知道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哪懂这些,自己宝贝孙子说啥就是啥。

于是就有了六十岁花甲老太太,凌晨三点排位,用赵云拿下五连绝世,17次人脸识别验证无误,系统认为确系‘本人’在进行游戏。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关爱的缺失,若是有父母在身边陪伴,他们还天天抱着个手机的话,必然会被奖励一顿竹笋炒肉。

吃上几天就会被亲情感化,从此爱上学校。

这样虽然有了陪伴的时间,却又没有了培养孩子的金钱。

成绩好,还好说,天天种地除草也不会有怨言,要是孩子成绩不好,那心里就更加揪心了。

费力不讨好,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不说,又看不到家庭未来的希望,日子便没了盼头。

很矛盾,但无可奈何,有条件的会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却只是换了个方式,让孩子跟着父母颠沛流离。

要是在村里就能得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想到这些,李二旦实在提不起继续作战的兴致了,恰巧,李池也拉着小推车走了进来。

于是他便草草的终结了这场战斗。

更直接的原因是,虽然他游戏的实力获得了李池的崇拜,但是他现在的所谓成就却得不到曾艳君的认可。

人是一种群居生物,哲学上将人的本质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些关系可以是亲人,朋友,同事,同学……甚至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