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4(1 / 2)

但没有多少人相信, 即便此刻李隆基表示相信,却又不代表日后记起此事进行处罚。而且有些言论不能听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需要严谨考量。

李隆基看着在他话音落下殿内无人应声的情况不由得眯眼:“大家怎么不畅所欲言呢?朕还以为你们有很多话要说呢~”

朝臣感受到李隆基的气势, 以及漫不经心带点随意的语气,心里顿时有点有苦难言。

他们怎么敢随便去说?就算神迹内描述的人不是眼前的陛下, 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些许关联。

可若是什么都不说,被陛下惦记在心中也有点危险。

于是,众人隐藏在目光里的期待投放在姚崇的身上,希望他能够开口将李隆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

姚崇自是可以接收到群臣的期盼之情,他抬眼朝着李隆基的方向望去,对方的目光还是落在他们的头顶,似乎是等待又似乎是随意处之。

仿佛是察觉到他的视线, 李隆基的注意力收回,微笑着问道:“姚爱卿, 是有什么话要对朕讲吗?”

“臣认为此事可以之后再议。”姚崇承受着李隆基的目光,面色保持着平静说道, “且当下更重要的还是神迹之言。”

李隆基当然清楚神迹里的内容更重要,也正因为如此, 他才想要趁着这时间拖延时间。

可惜的是, 除了个别的臣子意外其他的人都不上当。

而这也让他的内心更为郁闷, 毕竟相比于之前讲述的内容是晚期的他造成的,有关于上官婉儿的墓却是有迹可循的。

现下神迹内却对此行进行评价, 让他不知要说什么。

要他承认此行不妥?李隆基认为这是必要的手段。为帝王者都会做的事,无论是谁处于他的位置都不可能轻易地放弃。

毕竟,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 他若是不去, 难道任由着那些人去思念吗?

深呼吸口气, 再去看等待他回答的姚崇,李隆基点头应允:“那就依爱卿所言吧。”

姚崇低头允诺,便将视线从李隆基的身上移到神迹。

【中寓:睢阳之战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惨的,若不是李隆基和太子为争权夺势,以至于两方人马谁都不救睢阳,眼睁睁的看着睢阳弹尽粮绝的情况,怎么可能会陷入食人的局面?说到底,谁会想吃人肉啊?!】

【半夏挽秋:毁墓也是,人都已经死了,还人为毁墓,是有多不想让对方安宁啊?!就算是政敌,做这种事情也太过缺德了点吧!?怎么不劈道雷呢?这可是被誉为女相的存在啊!垃圾李隆基,而且不止是把婉儿的墓给毁了,还把太平公主的驸马和孩子的墓也给毁了!】

【抱走婉儿和太平贴贴:前面姐妹说的拼夕夕,什么时候上线这个功能啊!我现在就去砍,啊啊啊啊,坑爹的垃圾,做那么多的缺德事,就算是他创造了开元盛世,也抵不过他干的那些垃圾事,尤其还被他给亲手毁了。】

神迹内怨言颇多,都是针对李隆基的所作所为。不管是安史之乱,还是睢阳之战,亦或者上官婉儿的墓,观看投影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她们浓烈的情绪。

其中,情绪更为强烈的是太平公主,她着实是没有想到她的好侄儿居然会这样对待上官婉儿还有驸马。

“我的好侄儿啊,你可真是给你姑姑送了一份惊喜!”看着在武则天面前受训的李隆基,太平还是没有忍住迎头扣了他一脑勺,“本宫以为你前面做的那些事情够荒唐的了,现在竟然连死人的墓都不放过了?”

受到一顿打的李隆基有些不敢说话,他自己也不相信神迹内说的事情都是他干的,甚至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又想到方才祖母因为神迹内阐述的内容对他的冷淡视线,让李隆基心里更是紧张。

他抿抿唇,神色有些无辜的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您和祖母应该都知道我的性格,我怎么可能会做那样的事情呢?”

太平闻言不由得嗤笑一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可能不可能的,只有你敢不敢做。”

一想到大唐未来变成神迹内所说的那样,太平就觉得生气。

更不用说在知道最后由李隆基登基,她就清楚有些时候事情也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李隆基又如何感觉不到气氛的变化?他只能按捺住情绪在武则天还有太平公主面前站着。

只是他清楚,神迹里的信息会使得接下来的局势发生变化。

他能做的便是谨慎,同时他也忍不住在心里对神迹所说的李隆基产生些许怨言:怎么就那么离谱呢?

但更多的是,神迹的出现真的让人感到烦恼。在观看别朝皇帝的事情时,确实可以当做娱乐、打发时间。

然而轮到本朝皇帝,就让人觉得烦躁。而且,为什么神迹评论的第二个唐朝皇帝就是他呢?

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上午时看到的内容,当时的他还是处于看热闹的人,如今竟然变成了局中人。

太平看穿他的小心思,没有再把视线放在他的身上,而是将目光移到武则天那里,同她一起接着看神迹。

李隆基也跟着将注意力放在神迹投影,心想接下来应该要结束了吧!

结果,情况根本就不像他所想的那样。

【可可西里斯:李隆基的事件是不是完了?】

【花朝:怎么可能?!这还仅仅是他的大部分,有些其他的地方都没有说出来呢。比如在李隆基后期的时候,简直了,将个人喜好凌驾于国家之上,任人唯亲,比如李林甫,又比如杨国忠。在前面的时候,有姐妹说过杨国忠,这次说的就是李林甫。

李隆基可能是觉得他创造出来了开元盛世,所以整个人就飘了,再加上喜欢一些人才,便打算举办一次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说是只要精通一门才艺,就能够来参加考试。可是特么的,将这场考试直接交在了李林甫的手上,而作为主考官的李林甫各种刁难那些来考试的人,于是那些来考试的学子们全部都被刷下去了。

他跟李隆基说没有录取一个人,正常的皇帝肯定会问什么原因引起的,毕竟来参加学子那么多,不可能连一个人才都没有。结果我们的李隆基,我们的唐玄宗在听了李林甫的话后,竟然大声说“好”,还觉得欣慰。

而我们的李林甫说的是啥呢?全国有能力的人都被唐玄宗收到朝堂了,野无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