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万岁爷,太妃娘娘已到宫门外。”
正在包拯纠结着不知如何作答皇帝问话的时候,一名太监跑进来,跪在地上对皇帝说道。
皇帝没想到刘太妃又来,略略怔了怔之后,迅速站起来。
“包爱卿,随朕出迎。”
“微臣遵旨。”包拯长出一口气。
这唐吕布请来刘太妃,还真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刘太妃在宫女的搀扶下走进来。
“包爱卿,那杀死彩菊的凶手可曾招供,这宫里是否还有其同伙?”刘太妃一坐下,就假作不知地对包拯问道。
包拯看了一眼皇帝。
皇帝倒背着双手,将杜恒的那份表章藏在身后,用目光示意包拯不可将此事说出来。
包拯故作迟疑状,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回禀母后。”皇帝见包拯迟疑,担心引起刘太妃的怀疑,急忙抢着回答,“方才,包爱卿和儿臣正在说着此事。新任滁州知府杜恒现已抓获青莲庵人犯若干,由于事关重大,杜恒未敢审理,儿臣正要他将人犯悉数押回京城,交给包爱卿和沈普审问。”
刘太妃早已在慈惠的信里得知了一切,而且又有吕布的补充,见皇帝这样说,料想一定是在有意拖延时间,也好给他找到赦免晋儿的理由。
虽然心里焦急,但是,刘太妃表面却依然做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这件事情哀家不便参与,哀家所关心者,是那杀死了彩菊的凶手。彩菊乃是为了保护哀家而死,如不能为其报仇,哀家心里难安。”
“可令包爱卿速将此贼正法,以慰彩菊之亡魂。”皇帝说道。
“嗯。”刘太妃点头。
“微臣遵旨。”包拯急忙说道。
“哀家此来并非为了此事。”刘太妃又说道,“便是上次提到的要任命那唐吕布为禁军都统领的事情,此人数次救助哀家,若拖延日久,恐伤功臣之心,只是不知皇儿可曾考虑清楚了?正好,包爱卿也在,不知包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包拯没料到刘太妃忽然在这个时候提到这个问题。
“微臣以为,那唐吕布虽有万夫难当之勇,却是临机缺少一些应变能力,若是在开封府做一名差官尚可,这禁军都统领一职,实在是有些能力不足,还望万岁和太妃明察。”
包拯这样说,实在是有些私心。
自从徐霸和薛猛两个人殉职之后,开封府的差官们明显不足,如果能够继续将吕布留在身边,自己还有何惧?
皇帝此时一心只想着讨好刘太妃,要她日后不要再追究晋儿的事情,于是笑道,“包爱卿敢是舍不得这得力助手?依朕看来,这禁军都统领一职,非唐壮士莫属。”
“皇儿此言有理。”刘太妃很高兴,“刚好,皇儿不是要那杜恒押解人犯入京吗,此事就交给唐壮士,要他亲率一支禁军队伍前去,也好保证沿途不出意外。”
“儿臣也正有此意。”皇帝说道。
“既然太妃娘娘和万岁都觉得此人可用,微臣也不便再说什么。”包拯无奈说道。
“好,朕这便要人拟旨。”皇帝说道,“包爱卿可要那唐吕布回开封府候旨,之后,要他立刻上任,带人前去滁州。”
“万岁还要给杜大人下旨,要他将一干人犯交由唐壮士带回。否则,微臣深恐那杜恒贪功心切,不肯移交。”包拯补充道。
“朕的禁军所到之处,如朕亲临,那杜恒焉敢不交?”皇帝觉得包拯的话里有话。
“万岁不知杜恒其人……”包拯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
“皇儿就依包爱卿之意。”刘太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