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上元夜宴(下)(1 / 2)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3085 字 7个月前

军议结束,周钧起身刚想离开,李光弼来到他的身侧,拱手说道:“外苑有一对夫妇,想要求见丞相。”

周钧看向他问道:“是什么人?”

李光弼迟疑片刻,开口回道:“是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还有她的丈夫。”

周钧顿住身形,颇感意外:“王韫秀和元载来了?”

李光弼:“我见他们二人风尘仆仆,想必也是不得意,这才来了凉城。”

李光弼话说得隐晦,但字里行间的意思,却是明了——这对夫妇是来求官的。

周钧隐约记得,长安陷落之时,元载带着妻子理应去了江南,怎么会来了北方?

想了一会儿,周钧对李光弼说道:“让他们二人去中苑右厢的偏厅,我稍后就来。”

一刻钟后,周钧入了偏厅,见厅内坐着一对夫妇,正在与李光弼交谈。

周钧一出现,那对夫妇连忙站起身,行了礼,口中又说道叨扰。

周钧摆了摆手,示意二人坐下。

元载见到周钧,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一边笑着说当年在长安相识的趣事,一边又说了后者的威名,如今在大唐已经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周钧清楚元载的秉性,只是默然不语。

王韫秀见丈夫拐弯抹角,就是不说重点,性子耐不住,直接说道:“贼将安守忠,攻陷江南西道北川四州。南人懦弱,面对贼军,要么选择逃跑,要么选择投降。我和夫君二者都不愿选,便来了凉城,想要向丞相请职,抗击贼军。”

元载听见这话,有些着急。

按照话术,理应是先把对方吹捧一番,再徐徐渐进,切入正题,哪有上来就求官的?

周钧向元载问道:“我记得你是天宝初年的制科进士?”

元载连忙拱手称是。

周钧点头道:“朝廷正是缺人之际,你既然有心报效,我也不会拒绝。”

元载闻言,一时之间傻了眼。

他倒是没有想到,妻子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周钧居然会同意授官。

周钧又问道:“关于为官的去处,你有何打算?”

元载垂首,眼珠转了转,口中说道:“一切但凭丞相安排。”

周钧看向李光弼:“冀州尚缺一长史,你年后回范阳,便顺路将公辅送去上任。”

李光弼称喏。

冀州乃是河北上州,古有中土之称,上州长史与中州刺史几乎品阶齐平,但元载还是有些不太满意。

一来冀州靠近前线,兵事凶险;二来上州长史虽然品阶不低,但是凡事都要看主官的眼色,有了政绩也无法显名;三来元载还是希望在凉州朝堂职事,毕竟越是靠近政治中枢,升迁的希望也就越大。

但木已成舟,元载也只能无奈认下,与妻子王韫秀一起向周钧行礼称谢。

周钧安排好了元载的职事,又向王韫秀问道:“这么些年来,可有你父亲的消息?”

听见这话,李光弼也竖起了耳朵。

当年,王忠嗣受李林甫的陷害,在狱中受尽了折磨,出狱之后,辞官远走,却再也没了消息。

王韫秀摇头道:“父亲离开朝堂,中间只是回了太原祁县一趟,祭拜了先祖,之后就云游四海,再也没了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