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良”策(1 / 2)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3291 字 11个月前

周钧上疏,说清西行备事,又言道打算入宫面圣,在临走之前向李隆基辞别。

皇帝心情大悦,在麟德殿中大摆宴席,名为寒食内宴,实际却是为了给周钧送行。

麟德殿是大明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李隆基在位时很少使用此处宴客,只有外使朝拜或是太府大社时才会启用。

然而,这一次,为了给周钧饯行,圣人不仅大摆宴席,以杨国忠为首的杨家,以及长安城中的其它显族世家,皆被邀请入宴。

宴席从上殿的御座一直摆到外殿的龙门,绵延数百米,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了入夜,八珍玉食、觥筹交错,从未有歇。

宴席入了高潮,周钧离席,又来到御座前,稽首说道:“臣不日便将离开长安,临行之前,准备了一份礼物,打算献给陛下。”

李隆基听见这话,点头笑道:“周二郎准备的礼物,究竟是什么?”

周钧站起身,朝身后点了点头。

不多时,有两名内侍抬来一长轴型的木盒,先是将其小心放置在地上,接着又开始支竖起木架。

殿中诸人瞧着不解,纷纷凑上前来观看。

只见那两名内侍设置好了木架,又打开木盒,从中取出一副巨型舆图,慢慢展开,又挂在了木架上。

李隆基看见那舆图上描绘的事物,不禁惊到站起身来,口中喃喃道:“这是……?”

只见图中描述的,乃是长安城的周景。

其中,长安城的坊市位于地图的最下方,大明宫位于地图的正中央,往上一些是龙首原,再向东北方,是灞川的西岸,一直延续到地图的最右侧。

在舆图之中,长安坊市和皇城,考虑到逾制之过,做了虚化和添谬的处理,而整个灞川,却标注详细,并且做好了完整的区域规划和职能划分。

从陆地交通上来看,车道和驿站重新做了升级和拓展,使得长安城与灞川之间的通行更加便利。

从航道交通上来看,长乐坡浐河西岸,本已有一处集运码头名为广运潭,此次开发灞川区域,将长安城、浐河、灞川连成一片。由于水源充沛,冬季亦可通航,所以,浐河与灞河在灞川西岸的交汇之处,又增设了客渡、货栈和长运坊,这使得长安城大大提升了内河航运能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长安城外,主要以灞川作为人口集中地,又向东西两侧进行发散。向西一直延伸至浐河广运潭,向东覆盖了整个灞川西岸。其中,住宅、商业、景观、寺庙、私塾、官所等等,皆按照功能区分来错落分布。

不仅如此,舆图上还详细标注了水文防汛、人口迁移、施工运材等细节。例如,灞河湍急,上游有冲积地,其中的泥沙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在西岸直接挖取,再就地加工,就可以用于堤坝和水渠的修建,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

李隆基看到这里,慢慢走下御座,比起在场其他那些只看热闹的旁人,他更知道这份舆图的价值。

右相倒台之后,李隆基专门寻户部官员勾查大唐内府,出乎他意料的是,大唐财税的现状,并不如他从前设想的那般美好。

税赋每一年都在减少,支出每一年都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