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天上的故事52(1 / 2)

“桃雪, 有夜行衣吗?就是窃贼经常穿的那种衣服,黑色的。”

桃雪:“……没。”

东宫是储君居所,又不是贼窝, 哪里来的夜行衣这东西?

穆晴落寞离去。

她给自己施了隐匿形迹的术法,在天界众多宫殿房屋上方掠过,悄无声息地飞檐走壁。

若是桃雪看到了这一幕,多半会很想问她“殿下, 你要夜行衣做什么, 你根本就不需要那东西。”

而穆晴这时候就会回答“穿上夜行衣比较有气氛嘛。”

不多时, 穆晴就来到了丰天澜的院墙上。

她打量了一番。

丰天澜没将莲花灯放在院子里, 但从前摆在主屋门左边的那个水缸不见了。

水缸应该是被用来养花了吧?

水缸不在院子里, 那应该是在屋里?

小师叔总不能把水缸一起收进乾坤袋吧?

……

穆晴一边思索着,一边在院墙上行走, 跳上了主屋的房顶。

穆晴的脚步很轻盈, 她学过“踏雪不留痕”的身法, 就算在雪地上行走, 也不会留下脚印。

后来她又学了祌琰的“疾雷步”,步伐和雷电一样快,难以琢磨。

她当年在修真界若是走上行窃的歪路, 恐怕会成为“盗圣(修真界版本)”,成就一段别致的传奇。

穆晴在屋顶上找了个位置,小心翼翼的蹲下身, 用手指掀开了一块瓦片。

……

丰天澜正在主屋里翻看医书。

自从和穆晴闹掰之后, 他不需要再帮她批折子, 日子变得闲适了许多。

每日处理完医宫的事情后,就回自己的住处,钻研一下医书, 读一读经文,偶尔还会抚琴,小日子过得逍遥极了。

这样的日子什么都好,只有心情不好。

他和穆晴闹过太多次别扭。

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在仙阁后山执剑相杀。

那时候他们之间的情势比如今严峻太多,可那时候的事情毕竟是误会,误会解开了,他们就和好了。

这一次他们闹得远远没有那时候严重。

可丰天澜却有一种,自己和穆晴永远不会再和好的绝望感。

其实就算能和好,又怎么样呢?

他们的关系能恢复到从前吗?

不可能的。

丰天澜从书中抬起视线,看了看手边的,被以灵力养护在水缸里的莲花灯。

他心想——

把好好的师叔侄关系搞成这样,自己实在是太过分,也太恶劣了。

走神没有持续多久。

丰天澜警惕地抬起头,望向屋顶。

上面有人。

虽然屋顶上没什么脚步声之类的动静,但丰天澜清楚地听见,夜风吹拂到了什么东西、而后岔向了两边的声音。

这样的本领是当年还在修真界时练就的。

他任仙门百派中位居第一的山海仙阁的阁主,换句话说,也就是正道的领袖。

无数的妖魔邪祟,以及心怀不轨之人,有仇的,无仇的,想要修真界再起祸乱的,都想要他死。

有很多人来刺杀他。

还有些人想来盗他的阁主印。

……

种种类类,形形色色。

丰天澜当了数百年的仙阁阁主,也练就了一身反刺杀、反盗窃的本领出来。

丰天澜抬起头,看着屋顶。

在支撑着房屋的圆木横梁上方,有一块被挡住的瓦片,悄无声息地揭开了一条缝。

丰天澜抬手就是一道剑风。

剑风凶戾,含着天霜的寒气,剑意肃杀,一副要将对方就地正法的架势。

“啊!”

瓦片破碎,屋顶上的人惊叫一声。

一块红色布料于屋顶的空缺处漏了下来,还有血滴滴答答,落在横梁上,又从横梁上淌下来,滴落在地上。

那声音过于熟悉。

丰天澜愣了一瞬,道:

“穆晴?”

他伸手,灵力顺着屋顶瓦片缺口缠绕住对方,将对方从屋顶上拉下。

穆晴撞碎瓦片,单脚勾着横梁,以倒挂的姿态出现在了丰天澜的眼前。

穆晴歪了歪脑袋。

倒挂着歪头有点费力。

她讪讪地笑了一声,和丰天澜打招呼,道:

“小师叔,今晚夜色不错啊,我出来赏月。”

“……”

丰天澜无语了片刻,戳破道:

“你赏月赏到我的屋顶上了?”

“这不是想顺便赏赏花吗?”

穆晴转头看向被搬进屋里的水缸,她寻觅的那朵莲花灯就在缸里。

丰天澜:“……”

说起这朵承载了心意和祝愿莲花灯,丰天澜觉得有些羞赧,尴尬的很,接不上话来。

半晌,他冷着声音道:

“下来。”

“哦。”

穆晴乖巧地应了。

她一只脚挂在横梁上,腰上一使力,上半身翻折上去,双手抓住了横梁。而后她松开脚,依靠臂力悬挂在横梁上,再松开手,整个人落了地。

落地的那一瞬,穆晴一个趔趄,险些平趴到地上。

“嘶——”

她勉勉强强站稳了,又矮下身去,捂着脚腕倒抽气。血从她的指缝间溢出来,很快便淌到了地上,积成了一小滩。

丰天澜只看这出血量,便知道自己那一剑多半是削到了血管。

他道:“给我看一下。”

他刚要伸手去抱穆晴。

她就极为自觉地松开手,直起身子倒退两步,坐在了他刚刚看书时坐过的那张椅子上,将受伤的脚伸给他。

丰天澜:“……”

丰天澜撩开她那长长的红色衣摆,将被血浸湿的鞋袜从她脚上脱下来,剑伤从脚腕后方深深没入,若是再深一寸,可以将穆晴的脚直接砍下来了。

穆晴问道:

“我是不是要残废了?”

丰天澜点了她的穴,又以灵力给她止血。

他本在自责,听见穆晴这话直接气坏了。

“残不了,残了我跟你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