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纯粹的英雄(二合一,求订阅)(1 / 2)

宋胆 憨皮拉朋丫 15557 字 2021-01-05

大庆殿内扑啦啦拜倒一片,虽说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是想回宋入蜀,开创天地的。

对此,陈宜中比谁都急。

你们都跟着添什么乱?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归宋!

可是,看着扑啦啦拜倒一片的满朝文武,帘幕之后的杨太后却是傻眼了。

什么情况啊?你们都要回大宋,那扶桑这边怎么办?

再说了,你们到底是要回大宋,还是要投奔宁王啊?这是要把我们孤儿寡母架空的节奏?

也不怪杨太后这么想,她虽然喜欢赵维这孩子,但是身处朝堂之中,个人喜好又算得了什么,有些事不得不去想。

赵维此番取得的功绩太大,赵昺却才十四岁,刚刚开始接触朝政。

说难听些,就是有点功高震主了。

现在又都想着回宋,投奔宁王,那扶桑怎么办?

再说了,老赵家有这个传统啊!

祖宗赵大就是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天下,被人暗地里骂了三百年。

到了德佑年,大宋的孤儿寡母,谢太后和恭帝又让元人给赶下了位。

如今,杨太后带着小赵昺又是孤儿寡母。你让她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不多想?

“这”杨太后于帘幕之后一阵为难,“尚需商议,诸卿莫急!况且,诸卿皆归故土,让陛下如何是好?”

好吧,她也不是什么铁血太后,更不是能玩转权谋的狠角色,只从五年前让赵晔代功赵维那件事就看得出来,杨氏其实水平有限。

能说出来的也就这么多了,而且说的还不怎么样。

下面的一众文武一听,就炸了。

啥意思啊?这是?这是指责我们轻视官家,投奔宁王?

底下个个都是人精,什么小话儿听不出来?一想就透。

可关键是,没人这么想啊!

宁王是宁王,陛下是陛下。

如今危亡之际,偶尔使点小性子,添加一些个人好恶已经是顶天了。

大伙儿能跟官家走到现在,哪个不是忠心可照日月!?

哪个不是一心为宋?抛弃个人得失?你怎么能这么想?

杨太后说出这话,其实是有敲打之意,让大家别忘了,谁才是皇帝。

但是,如果底下的人真有这个歪心思,那兴许还有些用处。但是,偏偏下面都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

而大宋文人抗上那是传统,别说你个太后,除了赵大那个惹不起,从赵二起往下数,哪个官家没被臣子喷一脸唾沫腥子?怕你这个?

好在杨太后是个女人,但凡换个“带把儿”且成年的坐那,这帮人就敢把他从帘幕后面拉出来,喷个痛快。

如今不好发难,不好与女人一般见识,但是,坚持还是要坚持的。

你这么说了,那我更要坚持,时间会证明我的忠心和清白。

结果,不说这话还好,此言一出,陈宜中干脆一调头,面西而跪。

“老臣之心,天地可鉴!誓要回国,匡扶赵氏祖业!”

其他人有样学样儿,扑通一声跪了一地。

“吾等忠心,天地可鉴”

完了,杨太后还没法收场了。

啧啧啧啧,赵维看着这一幕直砸吧嘴,心说,老嫂子,你跟他们起什么劲呢?

大宋这帮士大夫,一个个都是熊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更杀不得,只能是顺毛摸索,哄着来。

看了眼文天祥,意思是,还是你来吧,要不收不得场了。

文天祥也是无语,太后怎么还当真了呢?

出班上前,“臣有本奏!”

杨太后本来就是骑虎难下,已经彻底慌了,文天祥一出来,那个歪心思又不知道动哪去了,心说,这也是个和宁王一伙儿的?

“文卿,有何要奏?”

文天祥,“臣以为,归宋备战势虽说在必行,可也用不到这么多人,只拣选精干主事之臣二三便可!”

杨太后一听,登时一喜,文公与宁王不是一伙的?

文天祥又道:“臣举荐二人,可为先锋归宋,不知太后可肯听天祥一言?”

杨太后都快站起来了,“文公速速讲来,哀家无有不从。”

文天祥:“”

文天祥都惊了,心说,哪有这么说话的?还无有不从?我说出那两人,你直接就答应?

也难怪这几年被他们管的乱七八遭,这个杨太后唉!

言道:“臣举荐陆相与江帅!”

杨太后:“”

脸子一拉,还是和宁王一伙儿的!

恨恨暗想,你怎么不把陈与权和张太尉也算进去呢?那哀家身边的实权人物不都让你调走了?

可是,杨太后不喜,却不代表别人也不喜啊!

陆秀夫和江钲听此举荐,先是一怔,随之狂喜。

没忍住,回头看了一眼赵维,眼神满是感激。

他俩还以为,是赵维授意文履善说的这话呢。

给力啊!开朝之前托付的事儿,朝还没散就给办了?宁王够意思啊!

赶紧山呼大喝,“臣陆秀夫!!”

“臣!江钲!!”

“定不辱大宋威名,殚精竭虑,至死报效!”

得,也是两个狠人,根本就不给杨太后说话的机会。

这种表态一出来,杨太后想说不行也不行了。

其实,也怪杨太后自己,这些毛病都是她这些年怪出来的。

有什么事儿,她也不敢做主,相公说什么是什么。时间长了,就成现在这样儿了,都会抢答了。

杨太后在那都快哭了,没你们这么欺负人的啊!?

那边,陈宜中也快哭了,谁能看我一眼?我也要回去啊!

看了眼赵维,见那混蛋小子正老神哉哉的往那一站。

心说,这是宁王的意思啊!

别忘了,之前他在扶桑还没回去的时候,就和陆秀夫、江钲关系好,这是沆瀣一气了啊!

可是我怎么办?我怎么办啊?我自己出去再自荐一下?有点掉价了吧?

可是不出来那就都让宁王安排完了啊!

正是左右为难,沮丧至极之时

谢叠山那一想,好像到我的戏份了吧?对,到我了!

赶紧抢前一步,“臣,有本奏!”

杨太后如丧考妣,魂儿都丢了,心说,你爱奏什么奏什么吧!

“讲!”

谢先生嗷一声:“臣以为,单陆、江二相回宋,尚且不够。如今,巴蜀之地局势复杂,极缺良臣,臣再举荐一人!”

杨太后差点原地爆炸,还来!?

刚要发飙,老虎不发威,你不知道我是母的啊?

结果,谢先生都没让杨太后开口,“臣举荐陈与权!陈相公!”

“嗯!?”

陈老爷那正酝酿眼泪呢,听了谢先生这话,真是柳暗花明啊!登时就精神起来了。

那边杨太后二次爆炸,好啊,弄走了陆秀夫和江钲,有如去哀家一臂。现在,你们又惦记上陈宜中了?这是连另一臂也不给哀家留啊!

“谢”

暴起而喝,“谢枋得你大胆!”都含到舌根子上了,结果,那边陈老爷嗷的一声。

“臣宜中!!定不辱大宋威名,殚精竭虑,至死报效!”

“谢太后隆恩!!!”

呵呵,陈老爷有样儿学样儿,跟陆秀夫、江钲一个揍性。

“我”杨太后眼泪水在眼圈儿里打转

太欺负人了你们太欺负人了!

杨太后算是看出来了,赵维那小王八蛋几年不见,已经不是那个赵维了。

这是要把扶桑宋廷架空,等大宋那边局势一稳,便可顺理成章的黄袍加身了啊!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孤儿寡母,就是孤儿寡母!

颓然坐了回去,已成事实,她没办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接下来,就是议论详责。杨太后已经是浑浑噩噩,成了个点头机器。

陆秀夫领太傅之职,暂卸扶桑朝务,统领归宋全务。

江钲、陈宜中各封少保、少师,处理归宋细务。皆是脱产准备,其中包括准备巴蜀所需物资、人员等等。

朝堂一下去了三位相公,自要提名补缺,而且没什么悬念。

陆、陈二人是文官,一个是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另一个是左仆射参知政事。

江钲是武臣,殿前司都指挥使。

走了这三人,剩下的文臣之中,也就苏刘义有资格补位。

所以,苏相公捡了个大漏儿,成了同平章事,也就是大宋宰相。

而武臣那边,驸马杨镇接替江钲,统领殿前司。

至于参知政事,本来有好多人盯着,也可以补位。

但是,也不知道是宁王授意,还是怎么的,文天祥和谢叠山提名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人物张简之!

杨太后那本来已经破罐子破摔了,你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可是一听张简之的名字,还是心头一跳,那可是赵维的老师啊!

杨太后这才猛然醒悟,江钲、陆秀夫,还有陈宜中一走,现在又来了个张简之,再加上成王赵与珞,那赵维不光在中原大宋如鱼得水,在扶桑朝廷也是举目近臣。

杨太后要疯了,你还有完没完!?

刚要出声反对,却是晚了。

坐在前边一直当吉祥物的赵昺,赶在太后之前来了一句,“准奏!”

杨太后眼前一黑,这倒霉孩子,谁让你说话的!?

殊不知,赵昺之所以开口,还真是有人让他说话的。他敬爱的皇叔正在底下挤眉弄眼的,让他赶紧准了。

那赵昺还等什么?皇叔可是好皇叔,自是要准的。

完了!杨太后心说,彻底全完了!

下朝之后,赵与珞黑着脸,怎么看自己儿子怎么不顺眼。无缘无故的怎么就那么想揍他呢?

“和你预谋的分毫不差,这回你满意了!?”

赵维也看来出来了,亲爹这是起了杀心啊!

嘿嘿陪笑,“还行吧!”

正说着,陆秀夫和江钲靠过来,上来就给赵维、文天祥一个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