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教父公和太后不得不说的故事(1 / 2)

冰岛崛起 夏虫之语 2836 字 2022-01-13

自从《维京报》开办以来,各国纷纷效仿,《巴黎周报》、《真理报》、《英吉利报》、《国内邮报》等等官方报社、私人报社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瑞典帝国和荷兰的大海战成了各个报社的头版头条,后来大战结束,除了《维京报》和《国内邮报》等七八家瑞典帝国境内的报社没有报道,其余各国的报社则开始重点报道瑞典军队和英吉利军队在阿姆斯特丹的暴行,虽然没有照相机,但是仍旧有不少吃不上饭的画家在报社兼职画新闻配图插画,所以每天的报纸除了文字上的恶行,还会有相应的配图。

不过底层的人们却不在意维京人和英国人做了什么,他们更在意的是每天的报纸配图上那些被强奸的女人们身上又没有痣,长得像谁家的老婆。

荷兰最大的《世界新闻报》是报道瑞英联军恶行的主力军,早年被捧为荷兰最伟大画家,近些年又被踩在道德高地斯特丹的哀鸣”一篇新闻下专门画了一幅炭笔画,名字也是“阿姆斯特丹的哀鸣”。

只不过因为拙劣的印刷设备和技术,让这副炭笔画显露在报纸上有些失真,但是仍旧能看出瑞英联军在美丽的阿姆斯特丹街道上的肆虐行迹和野兽般的神态。

伦勃朗最善于绘画群像画,每一个人的神态都能凸显出来,所以这副炭笔画在《世界新闻报》刊登后,各国报社纷纷转载,一时间《阿姆斯特丹的哀鸣》成了欧洲居高不下的话题。

俄罗斯的莫洛佐夫到了夏天身体似乎好了,他一直关注着瑞典的动态,一开始在多尔衮死讯传回欧洲后,各种讯息和暗流让他十分高兴,认为看到了瑞典内乱分裂的前兆。

可是奥拉夫竟然没多久就跟葡萄牙结盟,还拉着英吉利共和国一起攻打荷兰,更可气的是荷兰太不禁打,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被拿下海牙跟阿姆斯特丹,签下丧权辱国的和约。

北海大战一时间遮盖了所有的新闻传言,让莫洛佐夫气的胡子乱颤也没有办法。

现在看到了俄国商人从波兰带回的报纸,上面是伦勃朗画的《阿姆斯特丹的哀鸣》,不仅这幅画画的形神兼备,而且这幅画引申的话题也热度非常高。

老首相看到了希望,于是派自己的小儿子不惜一切代价去请伦勃朗作画。

老首相的二公子,俄罗斯帝国陆军将军索罗左夫乔装打扮后混在一个商队里离开了莫斯科,在受到芬兰总督派驻的一队维京士兵搜查和贿赂后,商队从波罗的海东岸乘船,一路乘风破浪,花费了十天的时间才进入北海,抵达了破烂不堪的阿姆斯特丹。

经过拜访寻找,索罗左夫得知伦勃朗已经被请入奥兰治亲王的城堡做了宫廷画家,他只能花钱请人给伦勃朗带话,说自己愿意以市场价十倍的价格请伦勃朗做一幅画。

似乎是财帛动人心,第二天索罗左夫就见到了伦勃朗。

此时的伦勃朗早已不是之前的穷酸样,他身穿华丽的服装,头戴礼帽,作为一个闻名世界的大画家,他直接告诉索罗左夫,即使十倍的价格也已经是吃了亏了。

听懂了伦勃朗的德语后,索罗左夫忍住了挥拳的念头,然后取出一箱子金币,也用蹩脚的德语说道:“我需要您画一幅跟《阿姆斯特丹的哀鸣》差不多的炭笔画,只不过绘画内容要听我的安排。”

看在金币的面子上,伦勃朗虽然瞧不起面前这个粗鄙的斯拉夫人,但还是答应了。

三天后伦勃朗就交给了索罗左夫一副炭笔画,然后索罗左夫就满意的去找了《世界新闻报》的老板。

第二天,《世界新闻报》新的一期发售了,可是人们拿到手里却发现头版不再是报道什么瑞英联军的恶行,而是一副炭笔画,看手笔人们就认得是伦勃朗所画,在看了画又看了内容后,所有人都捧腹大笑,然后扬起报纸去跟亲朋好友分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