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莱斯纳-诺德斯特罗姆黑洞(1 / 2)

在这篇基本上可以当科幻看的论文里,虽然大部分理论都荒诞不羁,但是还是有一个想法吸引了川十三的注意。

在这片论文中,作者为了实现增加黑洞角动量的目的,而在自由空间中假设了一个小黑洞,接着给这个黑洞周围的吸积盘施以绝大的动力。

当吸积盘上的物质进入视界,黑洞会把物质的动量吸收,以此来增加自身的角动量。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

事实上,根据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方程最后联立得到的最后四个解中,只有克尔-纽曼解是完全符合宇宙黑洞性质的。

而这篇论文的作者所假设出来的,有质量和电荷,无角动量的单一黑洞,也就是莱斯纳-诺德斯特罗姆解虽然在数学上可以计算出来。

这种可能性现实的宇宙空间内出现的概率极低,其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但是如果反过来想想,有质量和电荷,却没有角动量,这不就是天空上那个奇点的性质吗?

也就是说,佩恩所施展的术,实质上就是凭空造出一个具有数学性质的莱斯纳-诺德斯特罗姆奇点,以此形成一个极特殊的,没有角速度的稳定黑洞!

事情推演到这里,川十三总算找到了一丝突破口。

摧毁宇宙间真正的克尔黑洞我办不到,那摧毁一个没有角动量的莱斯纳-诺德斯特罗姆黑洞我还做不到吗?

此时,在川十三视野中,天空上那个乒乓球大小的莱斯纳-诺德斯特罗姆黑洞被全面解析。

川十三发现,那些受到引力场的吸引,而从地面上飞起的巨大岩石,最终飞到这个奇点的表面,最终停在了视界边缘,没有被吸进去。

看到这一幕,川十三心道一声果然!

所谓的忍术,只是对物质规则层面的另一种利用方法而已。

但无论是何种方法,在同一片宇宙中,光速不变,宇宙常量α不变,那么物理法则就永远不会变,没有事物能够脱离物理学,这是定律!

就像眼前的地爆天星,虽然看起来不科学,但是也是严格服从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体系下的。

正因为地爆天星属于莱斯纳-诺德斯特罗姆黑洞的一种,因为没有角动量,所以外部物体在掉落到视界的那一刹那,时间就已经停止了。

不是因为黑洞的引力不够大,而是因为在视界周围的时间,因为空间的无限制弯曲而停止了下来。

也就是说,可以理解为,那些在黑球表面的岩石,它们的时间相对于川十三的参考系来说,是绝对静止的。

那么这样的话,质量是分布在黑洞视界表面的。而且根据弦理论,本来信息就是储存在视界表面的。所以外部的质量被严格西服在了黑洞视界表面。

可以预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的岩石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岩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