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缘由(一)(2 / 2)

王莽和李元芳也坐了下来。

狄仁杰说道:“断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要能透过表象看到案情的实质。”

李元芳笑道:“曾县令可能还不太清楚,从第一天得知刘传林的死讯,大人就断言内中定有蹊跷。”

王莽说道:“后来,我给大人说了一番话,更是印证了这个推测。”

曾泰赶忙问道:“什么话?”

王莽接着说道:“我与传林兄是旧识,这个想必曾县令也清楚吧!”

曾泰点点头。

王莽叹了口气:“但半年前,我与传林兄相识之时,传林兄有一位美貌的妻子,他们二人非常恩爱。

但前几日,传林兄对我说他的妻子不见了,我劝他不要着急。

后来因为刘员外大喜,我和传林兄去了刘家庄,谁曾想传林兄的妻子竟然成了他的母亲。”

“什么?”

曾泰跳了起来。

曾泰难以置信地说道:“你是说莹玉半年前是刘传林的妻子。”

王莽点点头。

狄仁杰说道:“虽然刘查礼有动机杀害刘传林,但断案是要讲证据的。

于是,第二天我以登山为由勘察了现场,发现了落在草窠里的手串和悬崖下的衣袖残片。

试想,一个自己坠崖的人怎么会将手腕上戴的佛珠掉在崖上,又怎么可能扯碎自己的衣袖?

当时我就断定,刘传林之死绝不是意外。而凶手只有一个,就是他的父亲刘查礼。”

曾泰点点头。

狄仁杰道:“肯定了这一点之后,我本想直接提审刘员外,但想到这两件证物并不是有力证据,刘查礼在公堂之上大可诡辩不认。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利用气氛断案的办法。”

曾泰奇怪道:“这、这气氛断案是怎么回事?”

狄仁杰脑海中闪过这样一幅画面。

刘家庄。

刘查礼杀害儿子之后,精神恍惚,夜不能寐。

那天深夜,他只身来到灵堂。

待他跪倒在地上时,王莽悄悄地把门打开了一道小缝,刘查礼猛地睁开眼睛,他的嘴唇有些颤抖,头轻轻动了动,却没敢回过去。

刘查礼浑身哆嗦,冷汗滚滚而下,轻声道:“传、传林,是、是你吗?”

没有回应。

王莽和李元芳在暗中相视一眼,从怀中掏出暗器,寒光乍闪,“扑扑扑”几声轻响,堂中的蜡烛同时熄灭了,堂中顿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堂中一片死寂,只有刘查礼跪在蒲团上簌簌的颤抖声。

王莽趁机把佛珠手串和一块猩红色的丝绸碎片放在了供桌上。

乌云飘过,月光透过门缝洒了进来,刘查礼抬起头来,向神龛望去,突然发出一声长长的哀号。

原来,供桌上多了一串佛珠手串和一块猩红色的丝绸碎片。

刘查礼已吓得灵魂出窍,哀叫着:“传林!传林!别怪爹爹!”

李元芳和王莽在暗中用对视一眼,拿出了一个喇叭模样的东西,二人分别在灵堂的左右,阴森森地喊道:“爹!爹!”

刘查礼急忙抬起头来向四周看去,四周空无一人,声音听不清是从哪里传来的。

突然,王莽的手里多了一根针,寒光一闪,空中传来“嗖!”的一声,刘查礼大叫一声,晕了过去……

待刘查礼晕过去之后,狄仁杰从灵堂后走了出来,王莽跳到刘查礼身前,取回了银针。

王莽又从怀中掏出了一根麻药针,轻轻地刺进了刘查礼的百会穴。

狄仁杰一挥手,七八个卫士从灵堂后走出,七手八脚地把刘查礼抬了起来,在夜色的掩护下运出了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