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真空(2 / 2)

小魏秘书这就不好接话了,只是站在一旁,静静的听领导感慨。

“我跟王院士见过几次面,每一次他都大谈特谈华夏是时候在基础科学领域,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这是一个大国的担当。基础科学,惠及的是全人类,我们也理当有这样的胸怀与情怀。可是太空时代序幕拉开,每项技术突破,都需要杜院士这样的专家指导啊。”

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领导重重感慨道:“否则,我们这些坐在中北海的老人,实在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没有底。”

实际上不止一位领导生此感慨,或者说整个华夏民族,都对此即将到来的太空时代,期待又忐忑。

十年前,或者五年前,谁要说五年后就进入太空时代,恐怕会被所有人取笑为异想天开,想着估计再过一百年,也不可能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然而如今科技发展的势头,月球基地、火星基地都已经开始倒计时,所有的技术难题基本攻克,剩下就是时间安排了。

一下子就令人惶恐不安起来。

以往是科技水平限制了人类的视野,如今是人类的视野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对固有三观的冲击堪称惊涛骇浪。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日心说对天主基督的冲击。又好比住了一辈子农村,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忽然拆迁在市区分了三套房子。

需要时间来适应,来消化,来重建世界观。

“领导,哪您需要请杜院士来一趟中北海,亲自聊一聊目前的科研情况吗?”

领导摇摇头:“算了,他跟我请过假,这一年时间都还没到,就把他的假期收回来,不让他研究自己想研究的,是很不好的。为了华夏的科技,杜院士已经付出了很多,他今年三十还不到,正是一个科研人员的黄金年龄。或许这一次冲击,他就真的超越爱因斯坦了。”

一个科研人员,通常三十岁是最黄金的年龄,学有所成、精力充沛,正是埋头钻研、苦心造诣,破解重大难题的时刻。

等年纪再大一些,四十岁之后,俗务缠身、精力不济,就很难再静下心来搞研究。所以通常都开始从一线往后退,带领团队依靠自己的大局观,进行研究攻关了。

“是啊,杜院士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希望超越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家。”小魏秘书语气带着敬佩——和杜恪一个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就没有不佩服杜恪的。

只有科学家才能理解一个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和背后难度。

……

远在庐州市的杜恪,并不知道领导还在念叨自己。

他从微尺度实验室离开,不免有些郁闷,地球上还是“杂质”太多,而真空能实验对真空的标准要求非常高,所以想要在地球上做真空能实验,不仅耗费资源多,而且还非常容易被干扰。

“可以的话,应该建造一座太空科研城,最好是环绕太阳运行,以脱离地球磁场的影响。”他脑海中一个计划开始酝酿,太阳系内的真空,勉强算得上是真正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