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人心以散(1 / 2)

武布中华 话凄凉 4667 字 2020-11-20

蓟州就在山海关之西,关宁铁骑一日之内,就可以赶往支援。

不过此时,吴三桂望着烽火,去没有动作。

辽镇与清军交战十余年,双方仇怨极深,不过在交战过程中,辽镇也不断有人被俘虏,然后投降了清军。

随着明朝国势衰微,加上对清战争连续失败,转投清军的辽镇兵将也就越来越多。

现在关宁军中,随便找个兵将,几乎都能在清军中,找到自己的亲戚,包括吴三桂。

早在松锦大战之后,清军就通过祖大寿,不断给吴三桂写招降书信。

此时,在吴三桂手中,便有一封清军送来的书信,还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亲笔所书,其中有段话,“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这句话打动了吴三桂,而且他深知,以关宁军的实力,也挡不住清军。

这时吴三桂注视着烽火半响,沉声喝令道:“传令下去,大军紧守山海关,没有我的军令,谁也不许擅自出击。”

北京城,东城。

因为闯军进占河东,清军压向山海关,北京城已经戒严。

虽说眼下局势危机,但是对于北京城而言,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

自打崇祯登基以来,敌军兵临城下,北京戒严也不是一两回了,城中军民早就习惯,也有丰富的应对的经验。

这次情况比以往要糟糕,可是北京城表面上却依旧平静。

现在崇祯与大臣的关系 势同水火 城内许多官员,都准备打开大门迎闯王了。

当然 随着清军大军压境 来的也可能是关外的建奴。

这使得北京城中的官绅,开始出现分化 一部分决定南下,君子不立于危墙 先避避风头 等局势明朗,再来做出决定。

另一部分则无所谓,有洪承畴的例子在前,投降满清对他们而言 也并非不可接受 他们只需要一块遮羞布,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就能够为清军效力。

此时,在城门处,百姓排队进出北京城 守门士卒盘查着细作,并借机搜刮百姓。

从去年阿巴泰入寇 截断漕运开始,南方诸省就以各种理由 不再向北京运输赋税。

现在北京城内,崇祯朝廷穷困潦倒 给京营发饷的钱都没有 官员也是欠俸两三年。

前不久 崇祯皇帝提议大臣和勋贵捐饷,帮助朝廷渡过难关,可是却应者寥寥无几,国丈周奎甚至黑了皇后两千两。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崇祯朝廷灭亡,腐朽的旧官僚和贵族、勋戚的覆灭,已经不可避免。

王朝危亡之际,自己都不肯救自己,难道还指望他人来救?

城门处许久没得兵饷的士卒,私设税卡,收取着赋税,引得城门处,拥挤了大批进出的百姓和官绅。

此时,一队官兵正盘剥着,一队要进城的商队。

城外人群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人群中便是一阵骚乱,原本排队的百姓和商贩,开始纷纷惊恐的向前拥挤。

守门的京营兵见此,不禁大怒,“都他娘的好好排队,不交钱谁也不许进。”

京营士卒在拒马桩后,组成人墙,阻拦着百姓进城,拥挤的人群中,却忽然有人惊呼,“烽烟!烽烟!”

“鞑子入塞了!”

军官抬头一看,目光跃过人群头顶,只见东北方向的天空,升起一道道黑色的狼烟,守军对此在熟悉不过,顿时害得脸色惨白,手脚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