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视察盐湖(2 / 2)

这里采取的晒盐的方法和蜀地所产的井盐自然有很大不同,更重要是这种提炼的方法,比他们想象中产量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众人一个个听得无比认真,专注,时不时地还不断发出啧啧的感叹之声。

房玄龄了解了各道工序之后,询问道:“慕容淳,按照这些工人现在的提炼速度,一天大约能提炼多少精盐和钾肥?”

慕容淳想了想,淡然地回道:“以目前的工人数量,每天大约能提炼几万斤精盐和几万斤钾肥吧!当然我们现在还在不断地加大生产规模,再过些日子,这个产量应该还可以提高一半。”

每天几万斤!

众人闻言皆是一声惊叹。

这样算下来,每个月至少都是上百万斤精盐和钾肥呀!

只是这钾肥每年所需的用量比精盐要多得多,即便是每月上百万斤,对于偌大的大唐几千万百姓来说,还是有点杯水车薪呀!

房玄龄沉吟道:“慕容淳,这个精盐用量相对较少,以目前这个产量应该也够了,只是你看这个钾肥的产量,还有办法提高吗?”

慕容淳有些为难地回道:“对不起,房相,这个目前还想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因为这个钾肥都是从盐卤水中过滤出来的,含量比精盐要低得多。”

“要提高钾肥的产量,除非是大量扩大精盐的提炼规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其实他也听杜乘风提过,还有更好的提炼方法,只是暂时实现起来有些困难。目前也只能采取这种简单的提炼方法。

房玄龄闻言叹了一口气,道:“唉,这样说来暂时只有扩大规模了,等回长安跟皇上反应一下。”

相对于尽快让大唐百姓都吃上精盐,普及钾肥更能直接提高大唐的粮食产量,相比起来意义更加重大。

这时李孝恭望了望不远处的一大排仓库,问道:“慕容淳,目前这湖边的仓库加上格尔木城内,一共还存有多少精盐和钾肥?”

慕容淳估计了一下,如实地回答道:“回王爷,精盐全部加在一起应该差不多还有600万斤左右,钾肥加在一起还有400万斤左右。”

“那就把这些库存的精盐和钾肥先运回长安城吧!”李孝恭当即决定道。

这几百万斤精盐和钾肥短时间内满足长安周边的需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

顿了一下,李孝恭忽然又想起了在长安城见到的那种庞大的运输车,和那种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

“对了,慕容淳,本王记得上次你们运送货物到长安的时候,出动了几十辆那个叫汽车的东西来着,这个汽车现在还在格尔木城内吧!这次还是用这种汽车来运输吧!”李孝恭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口气,直接交待慕容淳道。

昨天到现在,他们都光顾着惊喜和激动去了,居然忽略了在慕容淳手中可还是有一支奇特的车队来的。

这种载量巨大,速度又快的运输工具,他可是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的。

现在格尔木城属于大唐了,那这支运输车队自然而然也应该是属于大唐的了吧!

这可又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