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李渊的决定,杜如晦的反思(2 / 2)

“今日先这样吧,兰儿坐了一的马车也累了,早点下去休息吧!世民你们也下去吧!”李渊挥了挥手,道。

“是父皇,那我们先下去了。”李世民躬了躬身子,转身和李若兰,观音婢并肩缓缓地退了出来。

离开太极殿之后,长孙皇后示意李世民先回甘露殿,自己则拉着李若兰单独走开了。

李世民倒是乐意之极,观音婢慧质兰心,有她陪着皇妹,没准还能给皇妹出出主意什么的。

另一边,杜乘风回到父亲的府上,自然免不了父亲和二娘的一番嘘寒问暖。

杜乘风也把户县的一些情况和父亲了一下,尤其是关于户县旅游经济的一些情况都向父亲解释了一下。

毕竟王县令是父亲的门生,这些事情还是让父亲知晓一下比较好。

知道杜乘风轻易解决了户县的百姓就业和发展问题,杜如晦也是一脸的惊讶和感慨。

杜如晦暗道:风儿的思维方式和思路总是出人意料,但是解决的效果往往却又出其的好。

这个所谓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他为官十几年,从未听人提起过。但是细想之下,结合实际,却又不得不这是因地制宜,开发户县的最好方法。

按照风儿的做法,户县不定还真的可以后来居上,成为长安境内的优秀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杜如晦不由得反思起来,为何大唐建国以来,这么多年,这么简单实用的发展方案,为什么就一直没有人想到呢?

这难道就是风儿在朝堂上的:角度不同,呈现的结果就不同吗?

如此来,包括自己在内,大唐的所有官员还真得要好好学习一下风儿的思考方式。好好反思一下为官之道了。

官员尽职尽责,公正廉明,遵循先辈的经验做法,或许可以国泰民安。

但正如风儿所的,官员缺少开拓精神、缺少灵活的思考方式、缺少敢于打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勇气,国家就很难快速地朝前发展,国家的实力也很难得到提升。

而风儿所做的一切,都是完全打破了所有人过往的一切认知,接着推陈出新,所以才能取得很好的成果。或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想明白了这一些,杜如晦立刻决定,把这些都写到奏折上,他得向皇上阐明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鼓励所有官员学习风儿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大唐才能尽快的富强起来。

杜乘风不知道自己在户县一个简单的想法,竟然让父亲联想到了这么多。

他更不知道的是,因为父亲的一份奏折,竟然在大唐的众多官员中掀起了一股改革学习之风。

就像是蝴蝶效应一般,使得大唐的官员在处理政事上面,竟然提高了一个档次。

这样的结果也正是杜乘风希望看到的,所以即便杜乘风知道了最多也只是淡然一笑。

杜乘风跟表嫂提及了一下,表示过两日会安排她去户县和表哥一起的事情之后,并且交待杜构,明日会带他回自己的府上学武。之后,杜乘风便回了自己的府上。

去户县耽误了五六时间,很多事情还要等着他去处理。苏定方,马周他们估计在府上都等急了。还有郑家的事情也要尽快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