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京华风云(1 / 2)

大唐孽子 南山堂 12583 字 2021-11-25

李宽的第二把火才刚刚点起来,大家都以为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大唐邮局的组建了。

结果没有想到李宽一转眼就在朝堂之中抛出了一个改道为省,将原本很虚的“道”的统治结构,转为掌握实权的“省”。

虽然李宽只是在朝会上抛出了这么一个提议,真正的实施肯定没有那么快。

甚至可以肯定,这个提议在今年内都不会落地。

但是这个事情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夫君,现在突然之间抛出这么一个提议出来,是不是太过草率了一点?”

武媚娘一直都是很关注朝政大事的。

改“道”为“省”的事情冒出来之后,她忍了一天,还是没有忍住,问了李宽。

以往的时候,李宽不管是抛出什么大方案出来,往往都是有迹象可言的。

很多时候也都是会找人商量一下。

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却是有点突然。

固然,这可能是因为只是一个讨论方案,没有那么快落实,也不一定就会落实,所以比较轻易的抛出来了。

但是涉及到朝廷统治体系的改革,特别还是李世民刚刚南巡没多久的时候就抛出来这样的改革,还是非常敏感的。

难怪武媚娘要忍不住跟李宽聊一聊。

“大唐现在地域辽阔,各个道只是名义上属于各州的上级机构,实际上并没有行使相应的权利。

按照现在的这个体制,他们也没有办法行使什么权利。

这就相当于朝廷直接在管辖全国各个州府。

可是整个大唐有那么多的州府,朝廷要全部管理过来,是不大现实的。

说句不好听的,朝中大臣能够全部记清楚每个州府的刺史的人员,估计都没有几个。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将各个州的情况给管理起来呢?

道的设立,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没有达到最初的设想。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干脆改一改,在州府和中央十八部之间,设立省级机构。

中央朝廷通过管理各个省级机构来间接的管理各个州县。

这种更加严密的上下级体系,才能真正的将大唐的州县给管理起来。”

李宽抛出这么一个提议出来,显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中央、省、州、县的结构体系,在后世是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的。

不说二十一世纪,哪怕是在明清时期,也已经是这样的结构的了。

顶多就是州的叫法,不同时期有点不同。

“现在已经有‘道’了,把道改为省就能达到目的了吗?

只是简单的改个叫法的话,不可能能够达到目的吧?

除非进一步的赋予各个省的机构更大的权利,让他们有权利直接管辖

甚至

但是大唐那么大,就只有十来个道,也就是十几个省份,到时候各个省份的权利会不会太大了?

现在的情况,自然是没有哪个省份敢跳出来作乱,但是以后就很难说了。”

不得不说,武媚娘的见识还是非常不错的。

她倒是不担心各个省份能不能把州县管理起来,只要充分授权,肯定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当官的,无非就是谁能决定自己的乌纱帽,他们就听谁的。

如果省级机构的负责人能够有权利决定

但是这么一来,各个省级机构的负责人,权利就太大了。

简直就是一个国中之国。

这显然不是李宽希望看到的场景。

“媚娘,你说的没有错,如果只是简单的改革的话,确实是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大唐的将来埋下隐患。

不过这一次我抛出这么一个提议出来,自然不是要简单地进行改革,而是要彻底的改变现在中央朝廷治理地方的方法。

这个改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直接将‘道’改为‘省’,显然是不行的。

大唐那么大,到时候至少需要二十几个省份来管理全国各地。

这样既能让中央朝廷能够切实的将各个省份管理起来,也能让各个省份能够将

至于你说的省级机构的负责人的权利问题,这确实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不受监控的权利,不管是在哪个层次上面,都是很危险的。

只有给权利增加一些列的制衡,寻找一个权利平衡点,才能让各个省级机构稳定运行。”

李宽搞这个改革,自然要吸取历史上唐朝末年各个节度使权利太大的问题。

他是不可能让各个省份的负责人变成军政一把手的。

并且大唐的军队,有了皇家军事学院之后,已经很难变成某个人的私人军队了。

军官和后勤补给都掌握在朝廷手中,李宽就不用担心各个省份能够通过军队搞出什么大乱子出来。

至于偶尔一些人脑子进了水,要搞事,那也可以把局面控制在可掌控的范围之内。

“二十几个省份?如果是这样的话,倒确实是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我刚才担忧的问题。

每个省份

这么一来,对县级机构的管理也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让更多的胥吏成为朝廷官员。”

武媚娘今天找李宽聊天,显然不是胡搅蛮缠而来。

她是真的想要解决一些问题的。

“没错!一个县城只有县令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那么大一个县城,朝廷如果不管理起来,就会成为世家大族的势力。

一旦天下的局面出现动荡,这些县就会成为动荡的源泉,成为很多野心家的沃土。

按照我的设想,今后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县级衙门的实力,扩大县级衙门的机构体制。

并且在每个乡镇里头,至少任命一名朝廷官员,让朝廷的统治能够真正的下沉到乡镇这个级别。”

李宽的改革,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很多人不见得能够看清楚最终的影响,但是李宽自己是很知道要达到什么程度的。

无他,结合后世的情况进行简化就可以了。

“下沉到乡镇级别?”

武媚娘听了这话之后,愣了一下。

历朝历代,还真是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做到了这一点。

乡镇这个地方,一直都是本地豪族的地盘。

哪怕是县城,朝廷的影响力也是非常薄弱的。

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让朝廷的治理下沉到乡镇的话,那个意义还真是非常不凡。

从今往后,这个天下就真的是朝廷的天下了。

政令不出长安城的情况,就不大可能发生了。

最关键的是这一招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是最大的。

相当于把他们传承的基础都给挖掉了。

要知道。现在各个县衙的官员胥吏,虽然已经有一部分是书院学员,但是主要的还是当地豪族世家子弟。

至于各个乡镇,更是本地豪族自己在治理。

如今要在乡镇里头设立管理机构,哪怕只是任命一个乡长或者镇长,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通过乡长或者镇长,来对各个里长、村正进行管理,可以确实的把握各个乡村的情况。

很多藏污纳垢的情况,就立马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哪怕是有些人还想要搞小动作,难度也会大很多。

“没错!今后我准备进一步的加大科举取士的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到朝廷。

与此同时,胥吏的招募也可以增加。

在此之前,很多胥吏其实是通过县令的幕僚的形式在为朝廷服务的。

这不利于增强朝廷的影响力。

既然治理一个县城需要那么多的人手,事实上也是存在这些人手,那就给他们正名,让他们堂堂正正的成为朝廷官员。

哪怕只是一个九品的胥吏,至少也是一个朝廷的正式官员,对于大家的吸引力应该是很强的。”

李宽这个提议,让武媚娘听了心情颇为激动。

很显然,原本大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意义的改革,背后居然蕴含着那么多的动作。

这要是真的成功了,那么中央朝廷的权威性立马就上来了。

到时候,大唐必然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

“王兄,针对太子殿下突然抛出来的改道为省的提议,你有什么看法?”

五合居中,卢宣跟王杰单独在一处雅间里头,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交谈着看法。

“如果是陛下提出这个提议,那么我觉得不见得需要那么特别的去关注,因为最终的变化可能不会很大。

哪怕是有些变化,也是在我们的理解范围之内,我们肯定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策。

但是太子殿下的话,说实在的,他的心思我猜不透。

这个变化到底只是表面上进行了一些调整,还是会深层次的影响大唐的官僚体制,我就完全推测不出来了。

但是从过往的情况来看,太子殿下做事情,总是会找到一些其他人没有发现的切入点。

我担心这一次也会是这样的。”

王杰跟李宽也不是第一天打交道的了。

这么多年来,太原王氏也没有少在李宽手中吃过亏。

虽然从财力上来说,太原王氏整体还是在增加之中的。

但是对于整个大唐的影响力来说,其实却是在下降的。

这应该也是许多世家大族都在面临的一个窘境。

“我也比较担心!这次改革,我听说是要让各个省份有实际的管理权限。

那么各省的官员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他们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按照太子殿下的习惯,这些官员肯定都是会任命他信任的人。

这里面,不会有太多的勋贵世家子弟。

以前的时候,各个州虽然也在朝廷任命的刺史的管理之中。

但是州府内的很多事情,朝廷其实管理到的不多。

只要刺史能够按时的缴纳赋税,确保每年的赋税收入和人口是增加的。

朝廷往往不会有特别多的管辖了。

但是今后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尚书省要面对整个大唐那么多的州县,肯定是管理不过来的。

但是如果只需要面对十几二十个省份的话,那么肯定就可以把每个省份给管理起来了。

接下来各个省份的官员再把各个州府给管理起来。

因为州府上面面临的管理任务变多了,各个省份的省府肯定也比长安城近,官员们承受的压力肯定会比现在大。

那么他们配合推进朝廷的一些事情的积极性,,肯定就会比现在的要高。

这么一来,就相当于朝廷对于各个州县的管辖权利,变大了。”

卢宣这样的世家子弟,眼光都是不会差的。

特别是在看政治事件上面,他们的政治嗅觉,往往比一般人要敏锐很多。

要不然世家大族也不可能绵延几百年而不倒。

“这么多年来,不管是陛下还是太子殿下,他们打压世家大族的心思是从来都没有放下过的。

现在太子殿下监国,今后这样的打压只会更加强烈,不可能变弱。

这个改道为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对世家大族的打压。

只不过这个手法做的非常隐晦,一般人想不到这一点,也不会去往这方面想。

但是他带来的结果却是世家大族对州县的影响力的下降。”

五姓七望,每个家族都至少在当地的州府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州实际上就是在这些大世家的控制之中,或者是联合控制之中。

太原王氏可能因为太原是李唐起家的地方,在当地还做不到一手遮天。

但是像是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他们在当地那就真的是土皇帝啊。

家族族长说的话,绝对比李世民要管用。

享受了这么多年好处的他们,自然是不希望丢失这样的好处。

“打压大的世家,扶持各路作坊主和商家,以及推动各地农户积极的种植新式植物,承包更多的土地,让这些普通农户变成小地主。

让小地主变成中型地主,让大唐各处都有更多支持他的声音。

这应该是李宽最想要做的事情。

这一次的改革,虽然看起来跟这些事情没有关系,但是其实本质上还是李宽想要加强对天下的控制。

让整个天下都听从中央朝廷的指示,将各地的许多权利给收了回去。”

卢宣很是担忧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尝试过权利滋味的人,那是很难舍弃手中的权利的。

不管是卢家还是王家,都是一样的。

“原本我们王氏嫡女成为了太子妃,我还以为将来朝廷打压世家的动力应该没有那么强了。

没想到九皇子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现在换上李宽这个最难搞的人在位,以后我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王杰叹了口气。

五姓七望之中,太原王氏这两年应该是最受伤的。

好好的外戚,现在做不成了。

“如今之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改革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

最好就是形式上的把道该成了省,各方面都不要做太大的改动。

这样的话,李宽有了台阶下,我们也不用硬扛着在那里作对。

听说太子殿下身边的那个王玄武,掌握了一支堪比百骑司的情报力量。

我也不想他们整天都盯着我们啊。”

卢宣也很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范阳卢氏因为卢照邻以及房玄龄夫人的原因,跟太子党的关系其实还算过得去。

虽然早年也因为范阳麻布铺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但是现在大家都去售卖棉布了,这个事情慢慢的就放下了。

“嗯,尽量往这个方面去鼓动吧。

我们最好也联合一些大臣,让朝廷意识到这么改革,对朝廷其实没有好处。

要不然硬的在那里反对的话,效果是很差的。”

王杰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理由。

太原王氏不傻,自然不会主动的跳出来当出头鸟。

李宽成为监国太子以来,三把火刚刚烧起来。

要是这个时候太原王氏首先跳出来,那就被当成“鸡”给杀了。

……

“使臣,这个太子殿下也太能折腾了吧?

唐女王殿下安排人组建新罗邮局的信件才送出去没几天呢。

现在又冒出来一个改道为省的提议,这一个接一个的动作,让人应接不暇啊。”

新罗使臣府邸里头,金大棒很是郁闷的站在金胜强面前吐槽。

这个事情显然是一件大事,并且影响可能很是深远。

虽然具体的方案没有那么快的确定下来,但是要让省成为大唐主要的统计架构,这个方向已经透露出来了。

“道这个机构,在前隋本身就是没有的,大唐加了这个体制之后,并没有起到特别明显的作用。

现在太子殿下想要改变这个格局,估计也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真的要按照现在传闻的那个方案去推进的话,那么大唐各地的官员数量估计要直接翻一番了。

以前各个道,其实是没有什么官员和胥吏的。

但是如果要把道作为承接朝廷和州县的机构的话,那么朝廷十八部都需要在各个道里面设立相应的下属机构。

然后在各个县里头,很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机构。

这么多的机构就意味着大量的官员有了新的机会,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提议有可能也会有许多人支持的。”

金胜强的这个观点,显然也是颇为新颖。

对于许多背景不强的人官员来说,他们自然是很欢迎这样的改革的。

因为越是改革,机会就越多,他们才能有机会升官。

不过对于掌控了当地权势的勋贵世家来说,态度就完全不同了。

“是啊,但是如果我们新罗王国也学习这一招的话,情况就比较尴尬了。